2021-07-08 10:42:26
春争日,夏争时。
芒种一到,忙收又忙种,一场抢天夺时的“三夏”大战正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而在这场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又不误农时、及时播种的“粮食保卫战”中,机械化、智慧化的农用机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省夏粮收获、秋粮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6月8日,在滑县万古镇的一处农田里,滑县向朝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军一边“玩”着手机,一边驾驶着有两个可爱的“蘑菇头”拖拉机,横平竖直地穿梭在田地里。
据了解,拖拉机上的“蘑菇头”是北斗卫星天线。农机手提前将定植行距等输入电脑程序中,机手便可驾驶播种机沿着机耕道行驶,实现自主作业。一天时间,一百亩土地轻松播种完毕,比起人工操作,效率增加一倍。
“以前觉得北斗没什么用处,我的播种技术在十里八乡是公认的好手,一天播五六十亩不在话下。用了北斗以后才知道好处真多,作业速度快、省时省心省力,根本不用摸方向盘,‘玩’着手机就把活儿干了。”杜永军笑呵呵地说。
今年,在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的3.9万亩土地中,1.5万亩即将实现北斗导航播种。
“我们合作社2019年引进北斗后,去年一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老百姓非常认可。可以说北斗导航让普通农机手变成行家里手,即便是三角地、圆形地也不用担心害怕了。”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如实说。
北斗导航系统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精准度和作业效率,还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土地。下一步,杜焕永还要将北斗系统用于除草等田间作业,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据杜焕永介绍,目前,他所使用的北斗智慧科技的前景十分广阔,高度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将催生高度现代化农业的产生,智慧农业将来会完美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科技含量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3%,拖拉机拥有量340多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30多万台,农机总动力位居全国第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3%。
从农民种田到“农管家”
6月8日,在滑县焦虎镇的麦地里,一排排的麦茬儿给大地增添了“精气神”。在已收割完毕的麦田里,播种、施肥、浇水等田间生产一环紧扣一环。
“机械化让农民能在树荫下聊着天就把麦子收了。”滑县焦虎镇种粮大户魏成显感慨道,“科技助力让抢种、田间管理也从以往的力气活变成了省心事儿。”
“以前,收麦、种地全靠人工。一到‘三夏’,全家老少、人畜农具齐上阵,可一天也干不了多少活儿。”魏成显说,“现在,几百亩的收种农活儿,十几天就干完了。有啥需要,打开手机,点‘农管家’就行。”
据了解,为方便农民种田,滑县专门开发了“滑县农管家”手机软件,专为农民种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信息全程“保姆式”服务。
“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在‘滑县农管家’平台上直接点,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根据自家的需求快捷下单,轻松完成农业生产管理。”滑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罗俊丽告诉记者,“滑县农管家”平台有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小麦服务等9个模块。
“现在正值‘三夏’农忙时节,农户可根据自家的收种情况,打开‘滑县农管家’平台,在‘小麦服务’页面内选择有播种、旋耕、浇水、打药等服务项目。购买项目后,平台就会通知附近的农管家服务点负责人到现场为农户提供服务。”罗俊丽说,如遇到什么种植难题和疑问,可以点击“农技专家”页面,里面有全县30位农技专家实时为农民解难题。
农技人员作为“农管家”的软实力,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滑县推行“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模式,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专家服务团及县级专家技术组,培育提升526名农技推广联络员及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业务素质,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等技术服务活动,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彻底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农机智能化助力农业现代化
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粮食生产降本增收的关键。
“互联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及应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技术、云平台管理系统等农业服务新模式纷纷涌现,为传统农业装上了“智慧大脑”,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劳作中解脱出来。
近年来,滑县农业农村部门和种粮大户都在积极地探索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途径和办法。不少种粮大户认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不能再像以前仅种植3亩、5亩地,而是要把土地成方连片集中起来,最终实现大规模的社会化托管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我省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智能高效农业装备快速发展,农机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快,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推广应用。
2020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到2025年,全省农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阶段,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省要打好“藏粮于技”组合拳,不仅要夯实种业创新发展基础,打造全国育种、制种、供种新高地,还要提升农机装备水平,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效能。
省农机中心主任凌中南表示,河南省将从持续推进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全程机械化、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拓展、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持续推动农机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 孔凡哲 焦飒 通讯员 张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