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09:49:06
发展高原夏菜、青储玉米等产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今年以来,秦川园区先行一步,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个核心,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农业产业迈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特色农业形成规模
为克服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突出问题,秦川园区依托水土资源丰富、位于现代化新型城市近郊等优势,精准选择了发展规模化种植。
日前,秦川镇的4000多亩苜蓿迎来头茬收割。苜蓿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收割前就被各地订购一空。近年来,秦川园区将打造苜蓿、高原夏菜、“和尚头”小麦、青储玉米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迅速扩大规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农业发展、水利先行。前些年,随着一些项目的落地建设,导致部分水渠破坏严重,浇水不便造成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以来,通过一事一议,解决了修复水渠资金短缺问题,累计修复源泰、六墩等村水渠15.6公里。
为彻底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地力水平,园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改造工程5.7万亩,通过平整沙坝拓展了有效耕种面积,通过实施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区,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普及,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科技兴农增产增效
“姚书记,我们家的菜好像生病了,能不能请专家来给我们看一下?”新昌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该村专职书记姚建维邀请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为乡亲们讲解要领、传授技术,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的难题,确保提高蔬菜种植质量,增加百姓收益。
园区依托农技推广体系为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技术的宣传指导,将各项增产、增效及绿色发展技术落实到生产一线。
同时,引导选择优新品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帮助企业申报优质饲草基地项目3000亩,获得财政补贴上百万元。推进机械化种植,提高种植效率,申请农机具购置补贴3批次,补贴金额34.05万元。为满足现代化种植需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近两年培育培训新型农民1600人,促进一般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机衔接,带动广大农民接受新理念、共同进步,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集体经济助农致富
今年43岁的源泰村村民何永菊,供3个孩子读书,生活开支较大。进入秦川园区农业公司后,她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小组长,成为秦川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众多工作人员里的佼佼者,每月近4000元的工资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
秦川园区建立“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利益共享模式,14个保留村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注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参与发展。园区农业公司流转土地6万亩,村民在获得每亩300元土地流转费的同时,可就近到流转地块务工,促进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换。园区城乡公司和新昌村合作社深度合作,合作社组织村民开展生产,企业负责拓展销路,新昌高原夏菜打开了长三角、珠三角市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秦川园区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一个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建成投产。3万亩苜蓿、万亩向日葵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千亩西瓜、千亩马铃薯等一批特色种植基地长足发展,农业产业振兴驶上快车道。2020年园区一产增加值达到0.94亿元,同比增长3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59元,同比增长8%,形成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