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15:09:00
7月22日上午,中共延安市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同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王为远、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程明辉、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王艳鑫出席会议,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各界导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农业科技报、延安融媒体中心等2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贺冬梅主持。
发布会上,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延安市消防救援队伍发展情况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升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等方面,发布了《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便民利企十五项措施》,不断创新优化办事流程,提升社会群众满意度。
期间,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分别就易燃易爆高危场所管控措施、商业建筑日常监管、红色革命旧址保护经验做法、便民利企十五项措施以及防汛准备工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延安是能源大市,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场所多、分布广,针对这些易燃易爆高危场所,消防部门在监管有上有什么具体措施?
程明辉:石油化工企业为延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作为火灾事故的高危单位,其风险隐患也排在全市灾害风险中的前列,特别是在很多重大事故的警示下,积极预防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发生已经成为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此类场所的消防监管,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加强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全市易燃易爆单位召开约谈培训会,用事故案例教育督促各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二是聘请专家对全市99家规模以上的易燃易爆场所进行“体检式”检查,指导帮助这些企业查找、整改火灾隐患;三是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紧盯全市38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不定期进行联合抽查检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四是进一步完善灭火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熟悉演练,全面做好救援力量、救援装备和灭火药剂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商业建筑越建越多,体量越建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这类场所集吃喝玩乐于一体,客流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请问消防部门对这些场所的日常监管是怎么做的?
程明辉:目前,延安市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有7个,主要集中于市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新区吾悦广场超过了十万平米,全市建筑面积过万的商业建筑有27个,这些建筑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结构复杂、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很难第一时间有效控制,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对这类场所的日常监管,我们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请政府召开了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现场会,组织全市规模较大的综合体及商场、市场的负责人、管理人进行现场参观、交流,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水平;二是集中全市消防业务监督骨干力量,对7家大型商业综合体逐一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三是组织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部人员在7家单位之间开展“内循环式互查互学”,目的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这些场所消防安全“明白人”的培训力度,将“内循环式互查互学”模式延伸扩展到一万平米以上的单位。
记者:延安除了是能源大市外,也是旅游大市,尤其是红色革命旧址非常多,建队48年来红色革命旧址未发生一起火灾,请问支队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呢?
王为远:在保护红色革命旧址方面,我们提出了“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卫红色旧址”的口号,对辖区445处革命旧址进行了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一址一策一演练”精准化相应机制,联合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制定了《延安市博物馆与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则》,全面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我们也成立了技术指导帮扶组,主动上门为此类场所火灾隐患的整改、消防培训、演练提供支持帮助,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和火灾高发时段,我们会对这些场所进行全面的分析研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建立隐患台账和整改清单,实行挂单消号。
今年五月,针对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多、来延学习旅游人数多”的特点,我们和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联合成立的全国首个“红色革命旧址消防志愿者联盟”,现在已逐步发展为一支独具地方特色,兼具消防宣传教育能力的志愿者队伍,群众喜闻乐见,效果非常好。
记者:刚才我们听了《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便民利企十五项措施》中关于公众聚集场所在办理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时,可以自主选择告知承诺制,也可以选择按照一般程序办理,请问这样设定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艳鑫: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争议事项和社企经营许可事项,申请人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另一方面,在前期试行的过程中,一些申请人反应,由于他们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条件不掌握,不敢承诺,或者是担心许可被撤销,不愿意选择告知承诺制。基于上述原因,在今年《消防法》修改中,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办理方式调整为“双轨制”,由申请人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公众聚集场所消防专业力量比较充足的,对标消防安全要求作出承诺后就可以营业,减少了行政审批的成本。如果消防专业力量不强的,无法作出承诺的,可以选择一般程序办理。“双轨制”的设定是为了真正让企业群众获得便利。
记者:现在已经进入汛期,在每一次抢险救援现场,都能看到我们消防员冲锋在前。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面对今年的汛期,我们全市消防救援队伍都做了什么工作?
王艳鑫: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抗洪抢险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针对今年的汛情发展情况,支队及时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健全完善会商研判、信息通报和预警联动等机制,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极端天气情况,随时掌握防汛预警第一手资料;二是对标“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抗洪抢险救援装备建设,为精准专业救援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大力开展人员搜救、内涝排险、船艇协同等水域救援专业训练,提升队伍攻坚打赢能力。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7支抗洪抢险救援先锋队,做好随时救援准备;四是24小时全天候做好抗洪抢险救援准备工作,支队根据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入迎战状态。一方面加强值班值守,做到闻警即动、有警必出;另一方面按照“救援抢在成灾前,力量跟着汛情走”的指导思想,做好前置备勤,在洪涝灾害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和部位,提前部署力量,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加快救援速度,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