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昭通昭阳区洋芋地“刨”出7亿元年产值

2021-07-29 17:17:54   

盛夏7月,站在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松杉村西魁梁子上放眼望去,万亩连片的马铃薯基地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非常壮观。

近年来,昭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拓展空间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5万亩,预计年产量60万吨,年产值7亿元以上,巩固了昭阳区脱贫成果。

高位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昭通是世界上最适宜马铃薯生产扩繁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5个地级市之一。2020年,世界马铃薯大会授予昭通“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荣誉称号,对昭通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代农业发展中,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走廊、两中心、六片区”的空间布局:“一走廊”即建设昭永公路西魁至茂林段10公里马铃薯种植走廊;“两中心”即昭阳靖安西魁梁子和永善茂林永安镇两个种植中心;“六片区”即昭阳区靖安西魁片区、小金瓜片区、新立片区和永善县永安片区、南林片区、长海片区。

昭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指挥长的昭阳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现场指挥部,印发了《昭阳区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全区2021年粮食生产的意见》《昭阳区2021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昭阳区2021年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今年,昭阳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60万吨以上,产值可达到7亿元。主要种植区域分别是以北闸为中心的东部、以大山包为中心的西部和以靖安为中心的北部3个片区,主要种植品种为“青薯9号”“云薯505”“宣薯2号”“威芋5号”“合作88”“昭薯6号”等。

在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过程中,昭阳区将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截至目前,已经建成西魁、树旭、靖碧、鑫彪等马铃薯专业合作社108个,有市农投、千和、土豆帮、昭薯等从事马铃薯生产、销售的企业多家,实现了以村党组织为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构建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马铃薯产业支撑模式。

高标准打造马铃薯示范基地

突出重点,狠抓靖安镇西魁梁子和洒渔镇新立片区3万亩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马铃薯平均亩产可达到2吨以上,是昭阳区发展马铃薯产业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靖安镇西魁梁子,是昭阳区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1.5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大户罗石富所负责的昭阳区西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西魁梁子上最大的一家合作社。2020年6月,在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专场发布会上,罗石富代表脱贫群众,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2013年,罗石富在昭阳区各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联合57户乡亲,成立了西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带领村民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赚了100多万元,带动了村民们脱贫致富。昭阳区西魁梁子“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的种植目标是3万亩,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西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目前已经发展到259户1103人,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亩,产值近千万元,是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标杆。

现在,罗石富一家人都是合作社的骨干,大儿子开拖拉机耕地,二儿子开大货车运送马铃薯,三儿子罗文仲在昭阳区农业农村局的扶持下,免费学习了无人机飞防技术,主要负责基地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工作。

罗文仲介绍,以前基地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主要靠人工喷药的方式进行,请无人机飞防技术人员来打药,成本高昂。自己学会无人机飞防技术后,合作社获得2万多元的政府补贴,购买了无人机,现在打药的效率是人工喷药的10倍以上。

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的打造,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在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期间,西魁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需要60多个工人干活,其他时间也需要人工除草、施肥,为周边村子的群众及靖安新区的易迁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

靖安镇松杉村八组的代申德2019年搬到了靖安新区,现在,他每天早上都会和妻子骑着电动车到西魁梁子的马铃薯基地做工,每人每天可获得80元的工资收入,两人月收入可达4000元,满足了孩子上学及家人日常生活所需,生活有了保障。

多举措确保产业长远发展

昭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开勇介绍,为保障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昭阳区农业农村局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3万亩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所需补助资金6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的稳定投入。同时,通过推广农业保险,提高了农户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落实,提高了群众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积极性。

为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昭阳区在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的同时,还加大优质高抗马铃薯新品种的实验及推广力度。今年引进了30多个品种进行推广,并在位于西魁梁子的30亩昭阳区马铃薯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里,开展了马铃薯亩产4吨高产技术和亩产7吨超高产技术的攻关试验。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进介绍,亩产7吨马铃薯超高产技术试验田内,种植了2亩“云薯108”,主要采用了膜下滴灌、平衡分期施肥、大垄双行、无人机定量施药及植株修剪等技术,植株高度控制在80厘米左右,目前预计亩产可达到6吨。除高产试验外,试验示范基地里还种植了红薯等轮作作物,希望能通过轮作,提高西魁梁子土壤肥力及马铃薯的品质,确保马铃薯产业能长远发展。

此外,昭阳区还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增施技术,引导合作社及农户开展轮作休耕,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治,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让马铃薯“土豆”变“金豆”,富了一方百姓。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