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 15:56: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润田
从陕西省永寿县城向北,一路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便来到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基地、常宁镇何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这是一座占地1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在绿树成荫的何谈村赫然醒目。
迎接笔者一行的是何谈村支部书记兼牛场负责人徐旗成,他身材高大,迈着稳健的步伐,边走边介绍。
言谈间,只见一辆铲车,从青贮窖铲出一斗青贮饲料,快速运到搅拌机前,升起、放料,动作干净利落。徐旗成走到电源前开启搅拌机开关,撒料车已在车间外等候,随着运输送的转运,一车饲料已装载好了,司机将车开到牛棚里,一溜烟撒在牛槽里。
徐旗成宽厚的声音在牛棚里回荡。他说:“我们这个村集体经济养牛场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正规化,设计先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省工省时;第二是规模化,目前有村集体的牛200多头,贫困户的200多头牛,共500多头。还带动常宁镇贫困户110户,村里的贫困户20户入股分红,年分红6万多元。”
何谈村肉牛养殖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徐旗成事无巨细发展起来的。他说,牛场建成后,将原来一家一户散养的农户的牛集中起来,村集体统一管理,2020年村里贫困户已完成分红2万。
成功来自于他带领着全村群众锲而不舍的努力!历历往事,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绝非偶然,都是从细小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
何谈村坐落于五峰山下,一面靠山,三面环沟,自然条件差。2008年,徐旗成临危受命,当选为何谈村村委会主任。
他完成的第一个壮举就是修路,打通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施工时遇到资金紧张,徐旗成就把家里120头羊全卖掉,又卖了5万斤粮食,凑出7万元,用到路中。经过10个月的劳动,一条长达10.12公里的公路修通了。
2010年,他带领着全村人进行整村搬迁,让全村群众告别了土窑洞,住上了新瓦房。他还引导群众栽种了295亩矮化核桃树,建成了13.5亩标准化养殖小区,后来又新建了208亩双矮苹果示范园,156亩育苗基地。
2018年3月,何谈村与陕西果业集团达成了合作,将村里4000多亩土地流转给陕果集团,规划建设苹果试验示范区。
徐旗成的创业精神,感召着着何谈村的每一个人。群众焕发出了积极向上的发展热情,先后涌现出了8户百亩种粮大户,51户群众经营起了大型农机机械,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徐旗成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咸阳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永寿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当选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想兴产业先养牛
俗话说:“想务庄稼先养牛,想做生意先榨油。”
养殖业在何谈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养牛是非常适合村里发展的。
2019年,徐旗成争取投资600万元,建成了占地26亩、可存栏500多头牛的母牛繁育基地。
从牛场建设开始,徐旗成全身投入牛场。当时没有专职饲养员,他挽着袖子干了起来。每天负责喂养饲料,处理粪便,还要随时预防处理牛的病害。手经常被药瓶刺破,但他丝毫不计较。两个月时间没有离开过牛场,他也任劳任怨。
徐旗成说:“既然选择了这个事情, 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下去,必须让集体产业强大起来,确保贫困户的分红到位,这样才可以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先后建成了七个青贮窖,两个草料棚,9间职工宿舍,还购买了一台大型青贮收割机,两台铲车,一台撒料机,还有搅拌机、秸秆打捆机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为解决好牛场饲料的问题,徐旗成还带动贫困户种植1500亩青贮玉米,牛场统一收购。这样,既解决了牛场饲料的问题,又保证了贫困户有正常的收入,在村里形成了良好发展的产业链。
7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徐旗成自豪地说:“目前牛场肉牛存栏428头,今后还要建设新的牛棚,美化环境,投入可视系统;到明年,借助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将牛场作为示范基的机遇,计划肉牛的存栏数要达到1000头。”
他坚毅的目光看着牛圈里成群结队的牛,仿佛看到了一座崭新宏伟的千头牛场。
推动陕西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董建平是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他在永寿县为畜牧业发展奋斗了几十年,走遍了全县的沟沟沟壑壑,现仍然奔波在肉牛养殖一线,常年开展技术服务。
他说,永寿县自然环境优越,被称为天然氧吧,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永寿县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群众基础好, 经验丰富,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县实施牛羊工程,群众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规模化养殖在全县发展迅速。2020年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永寿召开,这为永寿肉牛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技术服务有保障。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经验多,从养殖、疫病防治,饲养管理、肉品加工等方方面面的技术问题,随时可以得到解决。县内建有屠宰加工厂,肉牛产业化养殖产业链比较完整,对群众肉牛销售有保障。
“这几年永寿县肉牛养殖业蓬勃发展,一是饲养方式转变,由原来的散养逐渐转化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从2018年到现在牛场增加到了23家,还有两个千头牛场。二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从2020年开始,进行了很多试验,第一个是肉牛育肥试验,第二个是中草药育肥试验,主要以生产高档牛肉为主。三是饲养技术提升,这几年防疫体系逐渐健全,特别是肉牛场,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支持下,规模养殖场实现了按时免疫按时消毒,整体发病率降低了很多。”永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级兽医师师军锋介绍说。
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胡建宏已多次到永寿县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作。
看到何谈村肉牛养殖场的发展和变化,他欣然地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和原来发生了变化,就是吃好、吃少、吃健康,特别是今年全国脱分以后,人们的要求就更高了。畜牧业在农业生产里所占的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肉牛产业是畜牧产业力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我国的牛肉产量为600多万吨,而且牛肉的消费量约为950万吨,缺口非常大。去年我国进口牛肉是210万吨,加上牛制品,一共进口了275万吨,那么可以说,牛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有广阔前景的产业。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岗位专家可以为肉牛产业提供从遗传、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预防控制到肉产品加工全产业链的服务;另一方面,体系有一批试验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可以了引领肉牛养殖业成长,以推动陕西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