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农机 > 正文

攻克卡脖子难题,实验室能力哪家强?

2021-08-06 17:05:15   

攻克卡脖子难题,实验室能力哪家强?

图为活动现场。 彭书慧 摄

当下正值内蒙古的最美时节。伊利第七牧场,天朗气清,绿浪翻滚。来自全国18个省的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的技术人员齐聚于一片紫花苜蓿草场,带上专业仪器,对着草场上的两台打捆机及其打出的草捆使出了试验鉴定的“十八般武艺”。此番热闹景象,拉开了为期两天的农机试验鉴定系统交流盛会。这场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承办的打捆机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是我国农机化迈向高质高效发展的生动注脚。

真金不怕火炼,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实力大比拼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奋力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新一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农业机械化工作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与挑战。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多年来一直为全国农机试验鉴定机构间的能力试验比对提供组织和服务工作。据悉,此次的“打捆机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已经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组织的第18届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在热火朝天的比对活动现场,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王天辰告诉记者,这次组织开展打捆机相关参数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就是把国家对试验鉴定机构的管理要求和机构自身需求结合起来,试验鉴定机构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可以衡量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识别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促进实验室能力的提高。

王天辰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取一张实验室比对证书,更重要的是通过比对,促进各机构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和技术,找出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试验鉴定水平。据悉,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计划每年年底发布第二年的比对活动公告,每年组织几个比对项目,以满足各试验鉴定机构的不同需求。

突破“卡脖子”难题,国产打结器有望打破国外市场垄断

此次接受各机构技术人员“考验”的两台打捆机,背后的故事是我国农业机械化高效发展的另一个见证。

在比对活动结束后,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趁热打铁于次日举行“打捆机行业发展技术交流会”。会上,行业内的五位专家与技术人员就打捆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打结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作出介绍。20世纪70年代,当国外已经可以使用技术成熟的打捆机迅速打出尺寸规整、密度大、成捆率高的草捆时,我国的打捆技术还停留在效率与成捆率都难以保证的散长草收获工艺。直到197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台方捆机的诞生,才翻开打捆机发展历史的崭新一页。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研究室副主任高晓宏告诉记者,随着秸秆离田利用和畜牧产业饲养需求的增长,近年我国的打捆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年销量从2011年的3444台一路上涨至2020年的3.23万台,打捆机销量超过1000台的地区已有河南、吉林、安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辽宁、新疆、甘肃、山西、江苏、湖北共11个省(区)。

然而,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面临着关键零部件打结器的“卡脖子”难题,国产打捆机高度依赖德国进口打结器。“目前没有一家国内厂家生产的打结器能够批量配套打捆机主机厂”,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齿”)的工程师沈鸣皋作为行业代表之一,在技术交流会上这样介绍,“目前我国自主生产的打结器,存在使用后期成捆率下降明显、使用寿命低等问题。”

据沈鸣皋介绍,2018年开始,杭齿开始着手自主设计打结器,并于2019年8月完成首套方草压捆机打结器样机。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杭齿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打捆机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下,共同完成了打结器的中小批量化生产,并完成了多次场地试验,目前已经作业12万捆以上,成捆率98%以上,打结器使用性能也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沈鸣皋告诉记者,使用国产打结器后,打捆机的成本大幅下降,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成本随之降低,研发的企业可以扩大销售市场,国产打捆机行业也会迎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沈鸣皋表示,能够自主设计生产打结器并将其推向市场一直是很多农机人的梦想。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自主设计生产的打结器必将占领国内使用市场,从而打破国外市场垄断,让中国农机遍布华夏大地的阡陌之上。(杨梦帆 实习生 彭书慧)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