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陵区:用“乡贤文化”涵养乡风文明

2021-08-09 10:36:17   

开栏语: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对乡村治理做出的重要要求。

近期,《农业科技报》从探索杨陵区乡村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探索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等8个方面,反映杨陵区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和乡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即日起,本报开设“乡村治理 杨陵作为”专栏,报道杨陵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亮点措施等。本期推出系列报道之六《杨陵区:用“乡贤文化”涵养乡风文明》。

杨陵区:用“乡贤文化”涵养乡风文明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朝阳 通讯员 黄珊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而“乡贤文化”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乡村治理迈向更高水平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陕西省杨陵区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努力探索乡村治理新体制新机制,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自治为主 、德治支撑、法治保障”的新型乡村治理新格局,切实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乡贤文化”成乡村治理的“标杆”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治理迈向新的格局,2018年,杨陵区评选出了以贺绪林、马香玲、刘松林等为代表的“十大新乡贤”。三年来,他们活跃在基层乡村,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要做一个好人、善人,首先要有爱心……”这是2018年被评为杨陵区“十大新乡贤”的马香玲常说的话。

图为“新乡贤”马香玲为社区老人打扫卫生,对马香玲来说,这样的爱心服务,早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在杨陵区李台街办邰西社区,马香玲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她常帮助留守儿童,义务为留守儿童当家教,给孩子辅导作业,陪孩子们玩耍。她也孝老爱亲,为社区老人洗脸梳头、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在马香玲眼里,被评为“新乡贤”就应该敬老孝亲、关爱邻里、维护公道正义、热心参与乡村公共事业建设,把社区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来做,把社区群众当自己的群人来看待。

七十余岁的孤寡老人徐肖琴常年患病,行动只能依靠轮椅,梳头洗脸、打扫卫生极为不便。作为一名新乡贤,马香玲义务当起了老人的“保姆”。她三天两头往老人家中跑,帮助老人洗脸梳头、打扫卫生,还时常帮助老人按摩。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管刮风下雨,马香玲都能及时赶到,给老人端水送药,让老人非常感动。

在杨陵区,和马香玲一样,为助推乡村治理,涵养乡风文明的“新乡贤”还有很多。多年来,他们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基层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乡贤”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内涵

“农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收入有多少,还要看农民的精神面貌怎么样……”杨陵街道办“首届新乡贤”李成义感言。

随着“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持,如今,走在杨陵区杨陵街道办的各个村庄,一股蔚然成风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随着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在杨陵区,和杨陵街道办一样,依托“新乡贤”助推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的村庄还有很多……

乡贤是和谐使者,热心于化解民间纠纷和干群矛盾,维护乡村团结、稳定、和谐;“新乡贤”是文明推手,不仅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乡规民约,而且积极倡导、引导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

图为2018年被评为杨陵区“新乡贤”的李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来抗疫物资,对李季来说,作为一名新乡贤,这是自己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去年疫情的关键期,在杨陵区,李季、刘松林等一大批“新乡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乡贤的涵义。他们为抗疫前线人员免费提供食物水等抗疫物资,为战胜疫情贡献了一名乡贤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充分发挥了“新乡贤”在基层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重要作用。

新乡贤是一面旗帜,他们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涵养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杨陵落地生根。

如今,在杨陵区“新乡贤”已然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一支“生力军”,常年扎根在基层,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大爱之心和社会威望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