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我们的好家风——珍惜粮食

2021-08-12 11:15:11   

我们的好家风——珍惜粮食

■ 邓训晶

我们家有一个代代相传的好家风——珍惜粮食。从旧社会过来的父母,都知道饥饿的滋味,更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决不让我们浪费一粟一米,掉一粒饭在桌上,都要我们捡起来吃了。

我小时候正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伴随着我的童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饿,我们那时不知道啥叫饱。我们吃过粗糠,吃过野菜,只为填饱肚子。

还记得有一次,我跟邻居陈婆婆上山挖野菜采野果。来到山上,看见红艳艳的野酸果,饿极了的我,摘下来就往嘴里塞。但一会儿功夫,我就开始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了。陈婆婆知道我中毒了,马上把我抱到山泉边,一捧捧灌我泉水,直到我把吃进去的野酸果全部吐出来。其实,野酸果没有毒,可能是什么有毒的动物爬过,才让我中毒了。饥饿,就这样刻骨铭心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当知青时,每到打谷子时候,老农们都非常注意颗粒归仓。队里李大爷是粮食保管员,谷子进仓后,他会把掉在地上的谷子全部扫起来,再用风车吹干净,才放进粮仓里。我经常跟他一起把晒谷场边草丛里落下的谷子,一粒一粒捡干净。他跟我说,手中有粮,心头才不慌。

后来有了杂交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我们的亩产才由两三百公斤到了亩产上千公斤的飞跃。我们国家的粮食才有了一年又一年的大丰收,人们才不缺粮,有了饱饭吃。

虽然有了足够的粮食,但我们珍惜粮食的好家风必须代代传下去。我80后的女儿牙牙学语时,我教会她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让她从小就知道粮食的宝贵,养成了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有一次,她们班上搞活动去野外野炊,回来的时候,她竟背了一大包剩饭回来。她说煮多了,没有吃完,同学们都说不要了,她觉得好可惜,就全部背回来了。她想背回来给外婆喂鸡,也算没有浪费吧。看着女儿纯真的笑脸,我很高兴女儿继承了我们的家风,懂得了珍惜粮食,把好家风像接力棒一样传了下去。

我不仅教育女儿珍惜粮食,还教育学生不能浪费。在学校,每当看见学生把一个馒头咬一口就扔了,把一碗饭扒拉几口就倒了,我会痛心疾首,耐心给他们讲“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汗珠换”的道理。我告诉学生,这种浪费不是小事,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足够3.5亿人一年的需要。3亿多人的粮食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令人扼腕长叹。学生明白了,浪费粮食的现象慢慢少了。但培养没有挨过饥饿的年轻一代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节约、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真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我常跟朋友说,不要以为我们的粮仓里装满了粮食,就可以轻贱粮食。看到电视里那些枯瘦如柴的非洲孩子,心会为之一颤。那些不发达国家,还有多少人挣扎在饥饿线上。世界上蝗灾、火灾、洪灾正威胁着全世界人民,冲击着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浪费?人人节俭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即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

最难得的是,92岁的妈妈还常常告诫我们: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决不能让“缺粮”的历史重演。党和政府让我们都能吃得起饭,吃得饱饭,吃得好饭,这恩重如山的关怀没齿难忘。是啊,妈妈的话让我们对每一粒粮食更加敬畏。节约是美德,珍惜粮食的家风最美,珍惜粮食的精神最可贵。

1628475779722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