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2 15:19:27
井陉县获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传统舞蹈:南峪太平车(井陉县)
“太平车”为特色鲜明的民间舞蹈艺术,始于民国年间,井陉县南峪村太平车表演的是,民不聊生,到处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一户家人,往别处搬迁,有上坡,有下坡,有快有慢的意思。人们以推车演舞以示庆贺的方式,祈祷和谐,向往太平,故名“太平车”。太平车先以竹竿(或木棍)、竹条(或荆条)绑成车架,然后外用布料装饰,两厢画有车轮,系于舞者腰间,车架上装饰假腿,假腿有盘脚和直脚两类,像似坐于车上。演示方式多姿多彩,演示动作上有走八字、套剪子空等,表现上坡、下坡、拐弯、走泥泞、过沟、过坎、赶路、擦跟头、颠簸等形象动作。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潇洒大方的特点,锣鼓唢呐音乐伴奏变换于悲喜哀乐之中,既有秧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旋律简洁明了,妙趣横生。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元村九莲洞擒法(井陉县)
西元村武术在井陉县独树一帜。表演器械有长矛,长枪,双头蛇,大刀,单刀,三节棍等,表演形式主要以单打,双打,二打一,三打一等回子套路颇受各界人士好评。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白皮关王家枪(井陉县)
在井陉秦皇古驿道有一座驰道关门“东天门”,古称白皮关,该关就位于白王庄村西。井陉县上安镇白王庄的王家枪打斗颇具特点,武者均白衣素身,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亦柔亦刚,让人仿佛在观看武林大片。
传统技艺:八宝酱牛肉制作技艺(井陉县)
井陉县微水镇岩峰村,路边有个“岩峰包子馆”,里面有一道招牌菜:八宝酱牛肉,闻名周边百里。程家酱牛肉,经过清末、民国、新中国。历经太爷爷程仲俭,爷爷程秀,父亲程向阳,和程国芳四代人传承,创造了百余年不倒的传奇,近日入选石家庄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美术:井陉木雕(井陉县)
中国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周就已流行。战国时代,明代木雕佛像和清代木雕佛像的木雕佛像的制作颇为盛行。由于木质材料易于腐朽和焚毁,因此木雕传世不多。木雕用的材料因地制宜,一般有黄杨木、红木、樟木、桧木等等。
民俗:小苍山庙会(井陉县)
小苍山庙会属井陉县最有影响的大型庙会之一,庙会管理正规,组织有续,各种收入支出帐目清楚。庙会于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开始举行,连办5天,每逢庙会,周围十里八村的老乡都来过会助兴,会场内外一连几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俗: 核桃园扇令官(井陉县)
每逢元宵佳节,在核桃园村诸多的文艺活动之中,有一种活动叫“扇令官”,悠悠千年,久盛不衰。在正月十五的上午,村内各会的会首即组织本会中人员参加这项活动。
民俗:晋剧(井陉县)
井陉晋剧团始建于 1952 年。建团以来,一直昌盛至今,在晋冀大地享有盛誉。剧团是一个阵容强大、行当齐全、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的演出团体多年来,该团上山下乡,服务基层,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得到了文化部和省市文化系统的肯定和认可。为此,2008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为剧团配送流动舞台车一部,方便了演出,服务了群众。
民俗:戳脚(井陉矿区)
关于戳脚的渊源可追朔到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其中有武松使用“玉环步、鸳鸯脚”醉打蒋门神之说。玉环步、鸳鸯脚正是戳脚拳的招数,所以民间一些戳脚拳师把武松视为戳脚门的前辈。而历史上,戳脚拳主要在山东济宁地区流传,清嘉庆年间由山东济宁人冯克善传入饶阳。
民俗:古建筑营造技艺(井陉矿区)
井陉的古建筑是非常多的,从网上搜一下,就数不胜数,这里小编留个悬念。欢迎大家来井陉参观,我在井陉等你们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