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17:00:00
妈妈七十多岁了,多年来形成了很多习惯,有的好有的不好。我和妹妹时常试图改变她的不良习惯,但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叹息作罢。
每当夏天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家里存放的粮食里就会有虫子出没。我就对妈妈抱怨,为啥囤这么多粮食在家里,吃不完又生虫,她却振振有词:“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那年夏末,好客的爸爸突然带朋友回家一聚,可家里没有米吃,妈妈就偷偷出去向邻居借米,连着借了四户人家,才借到一碗酒米。但主人加客人要六七个人,一碗米哪里够吃,妈妈苦思冥想,最终做了老南瓜米饭,再拌上糖,客人吃得赞不绝口,直夸我们家人待客热情。妈妈说借粮借怕了,等什么时候不缺粮了,她要囤着一些粮食放在家里,说这样心里才有底。因此,她的囤粮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妈妈在农村生活劳动了半辈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粮食,时常对我们说:“牛打千鞭,才得白米一颗”。她最见不得别人浪费粮食,有次吃饭时,小外甥不高兴,把饭倒在了饭桌上,一直疼爱孙子的妈妈生气地大声斥责,很少见奶奶发脾气的小外甥吓得直哭,妈妈才缓和了语气给孙子讲起过去没粮吃的日子,说咱们现在不缺粮了,但也不能糟蹋粮食,糟蹋粮食是造孽呢。
这些年,妈妈看到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叨叨着她要是年轻几岁,一定回老家多种点地。她常担心村里的人越来越老,种地人越来越少,这样下去将来没粮吃咋办。我笑说:“你真是杞人忧天,现在农业科技发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再不会出现缺粮吃的现象了。”可不管我怎么解释,妈妈依然习惯性地担心着。
由于妈妈经常在我耳边念叨,我仔细想想,她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的消耗量巨大。一个国家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粮食关系民生大计,我们一定要有粮食危机意识,守住粮食生产,让缺粮历史永远不会重演。
粮安天下,人人有责。爱惜粮食,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