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10:17:09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通讯员 王晓民
近年来,界首市积极探索“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机制,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发动、群众参与,齐聚社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服务效率,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抓责任 强履职
界首市委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明确“培强头雁、筑牢堡垒、拧紧链条、织密网底、覆盖全体”的工作思路,实行“年季月周”工作法,市委书记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党建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半月召开1次常委会,每周召开1次议事会,系统谋划推进党建工作,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每年制定基层党建工作“问题、责任、整改”清单,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包乡走村入户”,项目化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打通履职尽责“最后一公里”。
抓机制 促提升
界首市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投入2.34亿元,全覆盖扶持全市138个村(含村改居)发展集体经济;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办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收入考核奖惩办法》,探索出“八个对接”发展路径和10种发展模式,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17万元,较2016年增长2.73倍。实施农村党员队伍“152双培一树”行动,组织587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参与集体经营管理,拟培养成党员122人、村党组织书记50人,培树优秀村书记10人。实施党建筑基、党群连心等“六大工程”,深化党员志愿服务,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1564件,解决难题1905件,获评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
抓落实 提质效
按照村村建强、整乡推进、整市提升的要求,将2017-2020年分别确定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年、深化年、提升年、增效年,实施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5个,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12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5个;开展党建工作“连连看”观摩推进活动11次,通过抓点带面,筑牢坚强战斗堡垒,122个村党组织全面达标,获批五星级党组织17个。探索建立党小组之家、小板凳工作室、村级政治教员等学习教育形式,在全省率先建设党内政治生活馆,推进“政治体检”全覆盖,被国家主流媒体报道;省委书记李锦斌在2019年全省书记述职评议会上,表扬了“小板凳工作室”做法。抓实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党员“四支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和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调整撤换不胜任干部20名;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90名,全覆盖选派364名党政干部到村帮助工作,配强1316名村(居)民小组长,新发展党员460名,汇聚成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力军。
抓保障 增活力
坚持政策、资金、项目向村级倾斜,新建、修缮党群服务中心8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均达200m2以上。投入5330万元,保障村级运转,村级年平均运转经费较2016年提升22.59%。村干部基本报酬按每年10%以上标准,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界首市财政每年单列500万元,专项奖励激励村干部;兑现村民小组长报酬1705万元。注重能力提升,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7期,培训3139人次,实现人员全覆盖、能力素质双提升。强化政治激励,从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2人,挂任乡镇班子成员7人,推选“两代表一委员”443人次,形成了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界首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各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基固本,守正创新,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效,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连续5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连续5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获得“好”等次;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人均居皖北县域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位居阜阳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