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09:21:00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餐桌上总会有剩饭。我曾经问过母亲,我们为什么要吃剩饭。母亲说有饭吃,多好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才逐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70年代初期,我们村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更不用说现在的一切娱乐设施。那时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挣工分,一家人拼死拼活的劳动,到年底也分不了多少钱和东西。我们家除了过年的时候能够吃顿白面馒头外,绝大多数时间要吃玉米面做的窝窝头或者是饼子,甚至有时候还要吃一些地瓜、野菜之类的东西来充饥。可就是这样的生活,老人们已经很知足,他们说:“解放前连树皮都啃光了,现在能够有窝窝头吃,全托共产党的福!”
每次吃饭,母亲便会从厨房里端来一筐饼子或者是窝窝头,然后再从灶底掏出几个烧得黑乎乎的地瓜放在小矮桌上。等母亲挑品相好或者是软一些的饼子递给爷爷奶奶后,我们姐弟几个才会去拿食物。
我家也很少炒菜吃,原因是费油。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家里的油罐是满的,经常是在罐底才有薄薄的一层,所以吃腌制的咸菜成了经常的事情。
家里的日子真正好过起来,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整个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也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实现了老人们早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不仅天天炒菜,还能经常吃到鸡鱼之类的东西。主食早已换成了白面馒头,窝窝头只是偶尔想吃的时候才会做一次。奶奶说现在的日子是整天过年,平常吃的东西要比以前过年吃的还要好,止不住地夸奖共产党好。按说日子好了,不应当再吃些剩菜剩饭了,可是爸爸妈妈越发地珍惜饭菜。尤其是奶奶,她见不得一丝剩饭,只要有剩下的饭菜,她就坚持要留下,放到下一顿再吃。我曾经偷偷把剩菜倒掉过几次,不料被母亲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阵。奶奶有一次看到水池里的米粒,心疼地说:“早些年,这些米能熬一顿粥!”
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母亲当年说过的话。农民是最爱惜粮食的,在他们眼里,浪费粮食就是天大的罪过,是不可以原谅的。不管生活多么宽裕,什么时候都得勤俭节约,不能够忘记曾经受苦挨饿的岁月,更不能忘记是谁让我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家风,才让我们姐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感恩,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才有了努力拼搏的动力。看似不起眼的剩饭,竟然会有这么多的道理在里面。它会沉甸甸的存在我的心里,并将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