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进乡村看小康 | 天水市甘谷县中岔村: 农耕文化推进乡村振兴

2021-10-08 10:15:4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顾陕西各地脱贫攻坚成果、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凡历程,反映农村地区的巨大变化,8月19日,农业科技报社启动2021“走进乡村看小康”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围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和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等内容,通过笔触和镜头,全面呈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生产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挖掘杨凌科技助力各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即日起,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平台将开设《走进乡村看小康》专栏,刊发来自基层、一篇篇饱含喜悦和希望的“小康故事”。 

 

今天,推出《天水市甘谷县中岔村: 农耕文化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党淑妮 颉魁 胡润田

在天水市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有一座闻名遐迩农耕文化博物馆,馆内摆设的纺车、瓦盆、瓷罐、收音机等生产工具和老式电器等农耕时代老物件琳琅满目。

微信图片_20211008094725

9月26日,农业科技报社全走进乡村看小康全媒体记者采访团记者,来到中岔村。

微信图片_20211008094719

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传承农耕文化,是位于中岔村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最大的特色。甘谷县八里湾镇中岔村党支部书记程碎录说:“我们这个是乡村馆,共收集了5000多件老物件,主要分为三大类,一个是生活用具,一个是农耕用具,还有一个是红色记忆。”

微信图片_20211008094722

农耕文化博物馆建在外观形如船只的古堡内,既可以留住乡愁,教育子孙后代,也可以吸引游客来体验乡愁、寻幽访古,为中岔村推动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中岔村除了乡村馆,还有村史馆、阅读室。这些,一方面能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洋芋粉条成为农业特色产业

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中岔村种植的洋芋所做成的粉条因韧性好,口感好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位于中岔村的甘谷县前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继承了这一手工传统制粉手艺,留住乡味,振兴了乡村产业,让中岔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5180元,增长到2020年的7650元,群众增加收入。

微信图片_20211008094729

中岔村村民王玉霞说:“现在快到收洋芋的季节, 收洋芋做粉要一个多月,一个月就能挣两三千元。”

前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随喜:“我们种了300多亩玉米,1000亩洋芋,淡季时,用工大概30多人,旺季时,用工要80多人,一年的劳务费就要十七八万,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采访中,八里湾镇人大主席王云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八里湾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下一步,全镇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