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17:15:25
十月,丰收的季节。龙门镇新永村田间地头机械声隆隆,在收获机的翻动下,一颗颗土豆从泥土中翻涌而出,散落在黑黝黝的土地上,一道独特的丰收场景映入眼帘。当地群众正在弯腰将收获的土豆捡拾到袋子中,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东西可真带劲!原来我们全家3天干完的活,机械一早上就干完了,省时又省力,而且还进行托管服务补助,农技服务队可帮了我们大忙。”新永村当地群众魏德义笑着说道。
龙门镇新永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村,人少地多,户均耕地15亩以上,这里以种植马铃薯、药材、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剩下家中年老体弱的从事农业生产,每到秋收季节,农作物收获成了每家每户的急难问题。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新永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先锋引领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马铃薯种植托管化服务,鼓动小农户群众通过合作和联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生产,并从马铃薯种子引进、播种、除草、收获、销售进行通盘谋划,逐步形成了党员围着支部转、干部带着群众干的良好局面。
播种时,农机服务队将引进的优质马铃薯种子播种到各家各户田间,打秧时,打秧机开进地头集中打秧,收获时,马铃薯收获机逐地块进行收获,全过程“一体化”托管式服务,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随着,马铃薯近几年的大丰收,这种“签约式”“订单式”服务让群众看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受到了大家普遍信任和支持,当地马铃薯种植也朝着更加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
同时,新永村将带富党支部、能人党员、贫困群众紧紧凝聚在马铃薯“产业链”上,全村组建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干部、致富能人组成的银强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指导群众进行马铃薯科学化种植,实施马铃薯产销“一体化”服务。通过合作社带动,有力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托管的高效率和高收益,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毫无疑问,新永村党支部在推进农业高质量生产、农村土地碎片化治理上用农村老弱“兵力”打了一场精彩的“翻身仗”。这也是龙门镇借助“三位一体”改革,着力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生产模式,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据悉,今年以来,全镇共机耕(收)848.5亩,收益群众390多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