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57岁女农场主的“循环”生意

2021-10-20 11:11:18   

“大家伙儿紧紧手,装完鸡蛋,再去摘点猕猴桃装箱。今天来的游客不少,咱得做好准备。”国庆节当天,通过办公室的监控系统,看着不断进园的游客,郯城县高峰头镇御园家庭农场57岁的女主人周艳下起了指令。

“干了七八年了,咱家的农产品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遇上个年节,游客多,要货的人更多,经常不够卖。”周艳自豪地说,芦花鸡鸡蛋,1提60个,72元;猕猴桃、火龙果一个价,每箱8斤,60元……光中秋节,这些就卖了2000多单。

这儿的农产品为啥受欢迎?“咱家的农产品都是绿色食品,吃着放心。”周艳笑着说。

种豆子、养肥猪

循环农业种出绿色果蔬

周艳的家庭农场可真不小,林子望不到边,大棚连成了片。

“农场占地780亩,林果300多亩、大棚22座,还有一个存栏5000头的养猪场。”周艳介绍,2013年,国家鼓励个人流转土地建家庭农场,虽然离开农村好多年,但一直有着农业情结的她还是动了心。

一开始,周艳便选择了走农业生态循环之路,流转了380亩地种苗木,同时在林下散养了3万只芦花鸡。鸡在林间吃草籽觅害虫,鸡粪肥了林,还有效减少了苗木的病虫草害。这样的条件下,芦花鸡长得好,产出的蛋营养价值高,鸡和蛋都很受欢迎。2015年御园芦花鸡、鸡蛋通过了原农业部有机认证,同年注册了“张中原”商标,鸡和蛋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这几年,农场面积不断扩大,投资不断增加,瓜果蔬菜种类越来越多,但周艳始终围绕循环农业做文章,不管是种还是养,打的都是绿色有机牌。

“2015年,我们开始种大棚草莓,种的是合同草莓,与日本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草莓苗由对方提供,种植、管理、施肥等也严格按照订单来,否则农药残留检测不过关,就会被退单。”周艳说,虽然这两年双方终止了合作,但他们已形成严格的生产管理机制,一切还是按出口标准来干。

搞直播、开网店

一场直播卖出400单火龙果

走出草莓大棚,记者又进了火龙果大棚。一进棚,周艳便开始四处寻找,想摘几个火龙果让大家尝尝,结果只找到几个不太熟的火龙果。

“没想到那天的直播那么火,一棚的熟果子卖光了。”周艳告诉记者,园区有6棚草莓、3棚火龙果,每棚都是错时栽种。火龙果一年能结五六茬,一棚一茬能结五六千斤。中秋节前正赶上这个棚的火龙果成熟,老客户订走了一部分。紧接着做了场直播,一下子卖出400多单,1单5斤或8斤,短短1个多小时,棚里的火龙果基本摘了个光。”

“做直播,咱园区有很大优势。这几年,我们累计投入了3000多万元,是郯城第一家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22个日光温室大棚,引进的都是国际先进的以色列水肥一体机,全自动温度控制设备,埋设供水、排水管道5公里,建立了产品可追溯体系,网络监控系统覆盖整个园区。”周艳指着安装在棚内的摄像头说,“农场的生产、加工、销售全部可视,光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们前来围观。”

搞帮扶、忙带动

连续3年带富400多户

“周老板,草莓苗运过来了,直接拉进棚还是先放外面。”说话的是在园区打工的姜庄村村民李得兰。

李得兰今年70岁,是位老员工。“平常我在这里浇浇水、除除草、摘摘果子、栽栽苗儿,活儿不累,1个月能拿2000元。”李得兰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像李得兰这样上了年纪、不方便外出务工的60岁以上老人,周艳雇用了100多人。

“干农业不是件容易事儿,这几年政府帮了我们不少忙。现在农场发展越来越好,成了省级示范社,一年能赚上百万元。前年我还当上了政协委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帮政府分忧解难。”周艳认真地说。

“周大姐的创业精神很可敬,帮扶精神更值得称赞。”高峰头镇人大主席舒彬感慨地说,“周大姐已连续3年搞帮扶,现在已有400多户农民在她的带动之下致了富。”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