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鸡腿菇仿野生栽培技术,早知道

2021-10-28 10:01:02   

仿野生鸡腿菇的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仿野生栽培,从当年10月到来年3月均可播种,从当年11月到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每个栽培周期可产菇5~6茬,生物效率可达300%以上。

建造菇棚

空地、荒地、林荫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每500千克干料需菇棚面积30平方米。

配制培养料

玉米芯1000千克、麸皮100千克、豆饼30千克、石灰30千克、磷矿粉30千克、石膏20千克。将培养料先干拌,再湿拌,拌料前将玉米芯粉碎,预湿后将培养料分层建堆,使含水量达到70%。

堆制发酵

将培养料预湿后,建成宽1.5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料堆。每天翻堆1次,翻堆前可向堆表面喷少量水,喷水量以保证无干料为宜。翻堆时将堆中心的料翻到表层,将表层和底层的料翻到堆中心。料堆从第2天温度可升到60℃~80℃,发酵期一般为5~10天,发酵成功的料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无酸味和氨味,深棕色,有发酵料的甜香味。

装袋播种

每袋装5层菌种4层料,先装1层料,然后装1层菌种。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尽量不要把菌种掰碎。1层料1层菌种装起来,然后用大头针封口。装袋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菌袋两头封口后,用直径3厘米的木棒在两头各打1个孔。

发菌管理

10月份以前,菇棚内温度较高,这时的菌袋靠地面排放1层,袋与袋之间留3厘米的空隙,发菌可在菇棚内进行。10月份以后,在地面上排3层,12月份以后排4~5层,形成菌墙,行与行之间留10厘米宽的空隙,菌墙上面盖10~20厘米厚的麦秸。菌袋中插几支温度计,每天早、晚各记录1次温度。发菌期袋内温度控制在20℃~30℃,若温度高于35℃就有烧菌的危险,达到40℃时持续2小时菌丝就会全部被烧死。可利用揭盖塑料薄膜和调节通风口的方法控制菌袋温度。

菌袋覆土

装袋后2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根据鸡腿菇不沾土不出菇的习性,菌丝长满袋后3~5天即可脱袋覆土。覆土前,先给菇棚的地面浇透水,然后下挖15厘米,将发好菌的菌袋脱去塑料袋,竖排在挖好的畦内。如菌袋过长,可从中间切开。畦宽1.5米,长度不限,随排随向间隙中填土,最后上面盖2~3厘米厚的覆土,土的湿度掌握在用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覆土时加2%的石灰,覆土后盖上地膜,温度保持在14℃~25℃,经过15天的培养即出菇现蕾。

出菇管理

菌丝发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管理上以调温、增湿、通风为主,并给予适量光照。出菇温度控制在12℃~22℃为宜,每天洒水通风,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并保证空气清新,促使菌丝扭结并形成菇蕾,一般子实体成熟需7~12天时间。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