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养殖 > 正文

兔场遇上连阴雨 防灾减灾咋“下手”

2021-10-28 21:00:09    任克良

进入9月份以来,山西省大面积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有的地方出现洪涝灾害,给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加之当前气温开始下降,给许多兔场正常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兔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减灾工作:

一、做好兔舍防雨漏雨、兔舍周边排涝等工作

连阴雨会导致兔舍尤其是年久的兔舍出现渗水、漏水等现象。兔舍湿度增大,空气污浊,家兔疾病发生率会显著上升;料盒中饲料遭漏水极易发霉变质,家兔若采食,极易造成霉菌中毒。为此,在连阴雨天可采取在兔舍舍顶铺设塑料布等临时性措施,待天晴后再作防水处理。对兔舍周边积水进行及时排水,对危舍进行加固。

二、保持兔舍环境卫生清洁

持续的阴雨天会导致兔舍空气湿度增大,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增加,造成兔群疾病发生率上升。为此,应通过延长兔舍通风时间来加大通风量,同时检查饮水系统是否漏水,保障正常使用。增加粪便清理次数,减少粪便在兔舍的滞留时间。也可在兔舍地面铺撒生石灰,既可降低空气湿度,又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三、做好兔场用电、用水安全

对兔场电线、电闸、机械清粪电机和饲料加工间等用电设备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保障正常运行。连续降雨,极易造成漏电、短路等事故的发生。粪道积水过多,极易造成清粪电机漏电,要特别予以关注,及时进行排险。确保饮水不混入雨水,保证供给家兔清洁充足的水。

四、保证饲料质量安全

持续的高湿度极易造成饲料原料和成品料发霉变质。检查饲料加工、储存间是否漏雨,不能及时进行防水处理时,可将饲料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自配料的兔场,采用当天加工的饲料3天内用完,以保证饲料质量。可在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沸石粉等脱霉剂,降低饲料霉变的风险。为了保证兔群健康,可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微生态制剂等预防消化道疾病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五、加强兔群管理

连续的雨天,常常伴随着降温,降温是影响兔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此时要解决好兔舍保温和通风这对矛盾,即中午气温高时加大通风量,夜间减少通风量。新生仔兔要适当增加巢箱内刨花等垫料的数量,维持较高的巢箱温度。适当增加生长兔每笼饲养的数量,生长兔饲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饲喂前及时清除料盒中余料,以防其霉变。

六、做好兔群疫病防控工作

受连阴雨影响,兔群极易引发各种细菌性(如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病毒性(如兔瘟等)、寄生虫(如球虫病等)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于未进行免疫的兔只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大肠杆菌病和魏氏梭菌病是此阶段发病较高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通过提高兔舍温度,采取“定时定量定质”饲喂方式。以前发现为了防控这些疾病,有的养殖户不按兽医师的医嘱,随意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林克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致使家兔中毒或诱发其他疾病,要引以为戒。

兔瘟是家兔烈性传染病,预防兔瘟须进行二次免疫。30-35日龄仔兔首次注射兔瘟疫苗,两毫升/只;60-65日龄时再注射第二次,1毫升/只,以加强免疫。2型兔瘟是一种新发病,危害严重,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此,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重点是严禁收兔商及其笼具等进入兔群,以免感染发病。

秋季兔球虫病高发,须在饲料中要添加地克珠利或氯苯胍等抗球虫药。生长兔从17日龄至3月龄饲喂添加抗球虫药的饲料,成年兔饲料中定期添加,慎用盐霉素、莫能菌素等抗球虫药。严禁使用马杜拉霉素。

七、死兔、垃圾、污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兔场死亡的兔只尸体,集中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采用深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淋雨、浸泡而霉变的饲料、粪便污物等堆积发酵做有机肥。

八、尽快恢复生产

灾害过后对兔舍进行彻底消毒,若达到恢复生产要求条件,及时恢复生产。建议肉兔、獭兔养殖场(户)尽可能实施“全进全出制”饲养模式。

九、预先谋划粗饲料等原料收储

粗饲料是家兔主要的饲料原料。受持续降雨的影响,本地农副产品(各种秸秆等)霉变比例增高,若收储当地的粗饲料可能面临霉变等较大风险。为此,养兔户要提前谋划,寻找质量可靠的粗饲料原料,为下一年的饲料生产提供保障。

十、加强疫情监测

如发现兔群重大疫情及时上报按规定处理。

十一、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灾情损失情况

十二、灾后的一些思考

这次持续的连阴雨给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也给山西省兔业生产者带来以下一些思考:

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做到提早预防。

2.兴建兔场时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兔场兔舍。兔场兔舍应选在地势高燥的地方,尽量不要在低洼地、山脚等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建设。

3.对供电、供水等设施设备要经常维护,保障正常运行。

4.做好兔场投入品(如饲料、药品、疫苗等)采购、贮存和保管工作。

5.有条件的地方,可购买养殖保险,为偶发的自然灾害提供一份保障。

总之,兔业生产者在做好兔群生产的同时,日常要有防灾意识,努力提高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只有这样,一旦遭遇各种灾害,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任克良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