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春播希望 秋收幸福

2021-11-03 15:50:52   

56岁的棉农陆高林家住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这里是新疆的重要棉花产区,全市2021年种棉超176万亩,种棉是当地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谈起种棉,陆高林带着深深的感情:“种棉就图个生活踏实,要是哪天不干,心里肯定空荡荡的。” 从准备春播,到夏秋灌溉、除草、打药等,最后在秋季采收,这是陆高林多年的忙碌节奏。

不过,近几年,棉花种植、采收方式却已发生巨大变化。

人工采棉时期,老陆家最多种七、八十亩地,单采收棉花几乎就要耗时两个月。得益于农业机械化,加上土地流转,老陆家今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960亩。陆高林说:“一家种近千亩地,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规模化种棉为本村和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挣钱的机会。每到农忙时节,都会有村民主动联系陆高林做零工,增加收入。

此外,机器播种、无人机打药、采棉机采收,这些新潮的种棉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活效率和质量。与往年拖拉机打药不同,今年夏季田间管理时,陆高林请人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这种又快又好的作业方式让老陆下决心自购了植保无人机。在完成培训后,他开始自主操作作业。

十月的棉花采收季结束后,陆高林又在酝酿更大的计划:明年,联合其他农户,合资约600万元购买采棉机,既能方便自家,还可以采棉多挣钱。

M_XxjpsgC007124_20211102_PEPFN1A001.jpg秋收时节,雨过天晴,落日余晖洒落在陆高林家待采收的棉田里(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M_XxjpsgC007130_20211102_PEPFN1A001.jpg拼版照片:左图为春播时节,陆高林手捧棉种站在三道沟村的棉田里(4月15日摄);右图为秋收时节,陆高林手捧棉花站在三道沟村的棉田里(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