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15:20:00
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关于第五十六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的通知,明确共审定通过了水稻、玉米品种80个。本次省审的80个农作物品种中,杨凌示范区独占其中34个, 以玉米品种为主。
杨凌示范区自成立24年以来,累计审定动植物新品种800余种,特别是2020年以来,143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其中16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审,创杨凌示范区历史新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家薛吉全正在查看玉米新品种长势
今年盛夏,站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站放眼望去,碧绿青翠的玉米新品种长势优异,硕大的玉米棒子让人欣喜,陕单650、陕单636……众多玉米新品种在这里集中展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育种专家薛吉全站在剥开的玉米中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近些年来,在杨凌科技的助推下,榆林玉米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2-2014年,连续4年在陕西省定边县6亩陕单609灌溉春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分别达到1402、1409和1420公斤,实现了连续3年亩产稳定突破1400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近年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站的助力下,榆林玉米产业从190万亩扩大到400多万亩,单产水平提高100-150公斤。
同样,近年来,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不懈努力下,鸿油88、秦油558等一批油菜新品种在新疆地区得以推广种植,年推广面积大约5-6万亩,其中“鸿油88”表现突出,尤其含油量高达49.26%,受到当地农户的青睐。
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展示的部分小麦种质资源。
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区,农作物育种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今年以来,杨凌率先发起成立杨凌种业创新中心,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必将为推动我国种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在杨凌从事小麦育种31年的李振声院士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近年来,又涌现出了王辉、赵瑜、吉万全等一批小麦育种科学家;每年都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审,说明杨凌科学家们的整体实力突飞猛进的提升,并将为中国粮食安全发出更多杨凌声音。
……
如今,像玉米、油菜、小麦等育种产业一样,依托杨凌科技取得辉煌成绩的地区还有很多。今天的杨凌示范区,已然疏浚了种业创新的“源泉活水”,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相继问世,为旱地农业产业发展铺上了坚实的杨凌“种业基石”。
其实,交上这份优异的种业创新“成绩单”,离不开杨凌在种业创新发展中付出的一系列努力探索和辛勤付出。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在汉中区域种植对比实验。
依托辖区1000余名育种专家、60余个技术平台、近100家种业企业以及300余个示范推广基地,杨凌已然搭建起了种业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特别是先正达育种技术中心,依托单倍体工厂化生产、生物育种性状快速整合、分子育种高通量检测、多作物多功能展示四大核心板块,将全球育种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在杨凌集成优化,为现代种业腾飞蓄电赋能。
近年来,杨凌还深入实施种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发展定位,先后建设杨凌种子产业园、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同时还集聚了先正达、大华、大唐、伟隆、良科等近百家种业企业。
小种子,大未来。面向“十四五”,杨凌将更加汇聚科研力量、积聚创新要素、攻关核心技术、激发市场活力,并将种业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基地建设重要内容,聚力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支撑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杨凌良种”,提供更多“杨凌方案”。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