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10:17:00
编者按
今年汛期,我省强降雨频次高、极端性强,多项历史纪录被刷新,秋汛之凶猛历史罕见。极端天气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局部农田积水严重、开沟排水难度大、整田困难,极大影响了油菜、小麦的播种进度。11月6日至7日,我省又经历了一次大范围寒潮过程,伴有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天气。
面对屡屡发生的极端天气,为了确保明年农业增收,我省各地积极应对秋汛,做好抢收抢种。同时,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农作物防冻保暖工作及畜牧防寒防疫工作,以确保农作物和畜禽安全过冬。
近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农户身边,了解我省各地在减轻灾害影响,保障粮食安全,防范极端天气,确保来年农业丰收的好经验、好做法。
渭南:抢种保收 应播尽播 防冻保苗
十一月十一日,富平县流曲镇东川村,肥料撒施机械在田间工作。
11月9日,渭南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了《推动渭南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在省气象局的支持下,渭南市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能力。
据了解,为科学应对渍涝灾害和低温冻害,以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渭南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导群众尽早做好防范措施,全市上下抓好小麦秋冬种和晚播小麦田间管理,为明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11月11日上午,记者从富平县城驱车朝东北方向驶去,在去往流曲镇途中,目之所及,玉米基本收获完毕,不少田块中,播种机、施肥机正轰鸣作业。
“小麦种子已经添好,待播种地块符合飞播条件,我们就准备起飞。”在流曲镇东川村的一块田地中,富平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文彦正带领飞播手,现场指导群众进行小麦飞播。张文彦告诉记者,今年是富平县首次进行全县飞播试验,飞播省时省力、播撒均匀,能够确保小麦及时足额足面积播种。
在村上经营家庭农场的田忠强承包了680亩土地种粮食,目前小麦已播种三分之二,最近正在县农技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第二次飞播。“小麦在11月30日之前播种都没问题,我们会抓住最近的晴好天气,完成播种任务,确保总产不减。”田忠强说。
受今年持续降雨影响,富平县多个镇村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东川村因地势低洼,全村3000多亩粮食作物受灾。“汛情发生以来,我们昼夜不停地加紧排水,现在全村农田积水已排80%,争取早排完早播种。”跟随村干部党高社深入村子中,记者看到了17台正在运行的抽水泵。“抽出的水,流到顺阳河,最后流入温泉河。”党高社介绍。而54岁的村民马登应,也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村上的农机手,他在播种完自家的8亩地后,又开着播种机帮乡亲们一块播种。
“截至11月10日,全县较去年新增小麦播种面积1.2万亩。为了明年的丰收,我们在能播种的田块加大播种量,目前每亩播种量在25公斤左右。另外,我们发动群众应播尽播,比如在花椒、柿子的幼苗园套种小麦,利用废旧厂房等地复耕播种等。”富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韩晓萍说。
据了解,由于今年晚播面积大、弱苗比例高,晚播小麦苗小根浅,很难形成冬季壮苗,加之植株养分积累少,抵御低温冻害能力下降。为此,富平县农业农村局提前加强预警和技术指导,防冻保苗,防范因土壤湿度大造成的病虫草害,切实抓好冬春管理,保障明年夏粮丰产丰收。
自今年汛期至今,临渭区故市镇楼史村的“大喇叭”一直响个不停。从雨情预警,到防汛抢险,再到最近的寒冷天气预警,村干部第一时间将镇上通知的天气预警信息通过村内广播、村微信群等传达给每位群众,并及时做好防范措施。目前,全村3200余亩小麦已抢种过半,全村党员干部利用晴好天气,加快抢种进度,争取在寒冷天气来临前完成剩余抢种任务,确保明年粮食稳产增收。
连日来,蒲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县农技中心等相关技术单位,在党睦镇沙坡头村、荆姚镇朱雷村开展人工撒播和无人机飞播技术指导工作,从技术层面解决积水田块退水后机械难以进地耕作问题,现场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用种量及研判适宜撒播条件等问题,做到冬小麦应种尽种。
澄城县在推进抢收抢种工作的同时,立足管早管好,加强田间管理,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冬前镇压,保水蓄墒,防止冻害,预防倒伏;对苗情偏弱的地块,结合降雨和浇水,及时施肥,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偏差的地块,及时浇好“越冬水”,保证麦苗安全越冬。
而在华州区瓜坡镇君朝村的设施蔬菜大棚里,最近几天,村党支部书记熊永红带着干部群众加固大棚等设施,调控棚内温度、湿度,并邀请专家为村民讲解蔬菜抗寒防冻知识。“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全村冬季蔬菜正常种植和供应。”熊永红说。
据了解,截至11月16日,渭南全市已播种小麦432万亩,占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任务的96%。
延安:大棚“盖棉被” 小猪“踩地暖” 果树“穿新衣”
为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孙家塬村果农正在为果树树干涂白“穿新衣”,以防冬季树木受冻害、病虫害等。 本报记者 李旭佳摄
11月16日8时30分,在延安市安塞区招安镇招安村,村民杜来宏为自家的草莓大棚揭开厚厚的“棉被”,让草莓植株充分“晒太阳”;
12时,在吴起县吴起街道刘河湾村,头头肥猪照着保温灯、脚踩地暖,摇着尾巴悠闲地吃食;
14时,在延安市延川县杨家圪坮镇孙家塬村,趁着阳光正好,果农们为果树树干涂白“穿新衣”,以防冬季树木受冻害……
11月中旬的延安,寒风凛冽,多地出现零摄氏度以下低温霜冻天气。为降低农业生产灾害发生风险,延安市各县(市、区)多措并举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11月12日9时,在安塞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李文金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你瞧,现在多方便!”站在蔬菜大棚顶上,李文金轻轻按下卷帘机按钮,覆盖在大棚上60多米宽的保温被缓缓卷起,大棚内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辣椒等露出“真容”,生机勃勃。
“以前大棚保暖都用草帘,哪有这7层厚的保暖棉被!而且以前还要手动操作,一座大棚需要40多分钟才能盖好,现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10多分钟就完成了。”李文金喜滋滋地说。
大棚设施蔬菜想要安全过冬,防寒保暖最重要。
早在10月9日,安塞区蔬菜技术推广与营销服务中心就发布了《关于做好设施农业防风防冻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到“在草帘或者保温被外加防寒膜”“在棚内临时加设火炉、火盆等”“在作物上喷洒农用链霉素、烟雾剂等防止病害发生”……一系列举措旨在做好设施农业的防风防冻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杜来宏是安塞区招安镇招安村的大棚种植户,现在他和妻子种植了两棚草莓。他家大棚除了安装自动卷帘机、智能温控放风机之外,还有其他的抗寒“法宝”,那就是大棚内每隔几米悬挂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剂。
“冬季大棚封闭,通风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气体缺乏,影响作物正常生长。”杜来宏说,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能增强作物光合作用,还可以促进养分积累,提高植株的抗寒抗病能力。
11月13日一早,吴起县种羊场传来阵阵“咩咩”声。饲养员姚正富穿着蓝大褂正忙着给羊喂食。“这些种羊可是我们场的宝贝,像那只萨福克羊能卖到6000多元嘞。”说着,姚正富伸手抚摸着身旁吃草的小羊,眼中满是温情。
吴起县种羊场现有冬暖式羊舍1.2万平方米,现存栏萨福克、特克塞尔、湖羊、陕北白绒山羊等优质种羊1600多只。
看着在羊舍外晒太阳的羊群,种羊场场长高增鹏笑着说:“冬季种羊场的防寒除了做好圈舍检修加固、保暖防冻防风、饲料物资储备外,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即提高羊子日粮营养水平,在日粮中增加一些玉米、油脂等高能量饲料,增强羊子抗寒能力。”
11月13日中午,在吴起县顺意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的猪舍内,一头头40公斤至50公斤重的小猪照着保温灯、脚踩地暖争相抢食,活力十足。
这里是一个规模化、环保型的养殖场,也是一个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生猪育肥基地,截至目前存栏2022头猪。养殖场场长杜宇介绍:“环境温度对猪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抗寒保暖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力气,采用烧锅炉铺设地暖的方式供暖,猪圈内还有很多保温灯,绝对能满足猪温暖过冬。”
11月14日下午,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而上,记者来到了延川县杨家圪坮镇孙家塬村。放眼望去,一棵棵苹果树的树干都被涂白,穿上了保暖的“冬衣”。
“这片塬上有2700多亩苹果,是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核心示范区,目前已全面进行老园间伐、翻地、施肥、树体涂白等方面管理工作。”延川县苹果生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国全介绍。
“延川县苹果园挂果面积16.3万亩,当前,果农们正在集中开展幼园缠膜、根茎培土,中龄园、老龄园涂白,还有全部果园的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清园、翻地、施肥、地布覆盖等工作,确保冬季果园防寒防冻工作顺利进行。”刘国全说。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建华说:“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切实加强果园冬季管理,指导菜农和养殖户做好防寒防冻,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果篮子’拎得更放心、安心!”、
汉中:干群合力 农技下乡 抗霖抢种
在镇巴县渔渡镇天池山的小麦种植点,干部群众利用晴好天气抓紧耕种。 本报通讯员 王波摄
立冬过后,天气晴好,在镇巴县渔渡镇花果村的农田里,镇村干部和老百姓一起,正抓住晴好天气抢播抢种。翻垦、起垄、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大家忙个不停,一派热闹的冬播景象。
9月以来,汉中遭遇自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平均降雨量达常年平均降雨量的2.4倍。极端天气导致土壤水分过饱和、局部农田积水严重、开沟排水难度大、整田困难,极大影响了油菜、小麦的播种进度。
面对今年不利天气条件和严峻困难挑战,汉中各级各部门抓早动快,与天气抗争,同时间赛跑,把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尤其是11月5日,汉中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冬抢播抢种十日大会战。汉中市明确了“以麦补油”的秋冬播方案,改种扩种小麦20万亩以上。
11月7日,留坝县委书记史邦俭来到江口镇柳川沟村。他实地查看抗霖秋冬播进度,在田间地头与农户亲切交谈,了解种植计划。当看到田地里农户正在收割玉米秸秆时,史邦俭立即撸起袖子,拿起镰刀和镇村干部一起加入农户的劳动中。奋战近两个小时,田里的玉米秸秆全部收割捡拾完毕。
在干部群众合力抢种的同时,技术服务也全程跟进。汉中市先后印发《小麦、油菜抗湿应变机械化播种技术》《2021年秋冬种作物抗霖栽培技术指导意见》《秋冬抢播抢种十日大会战小麦抗霖播种关键技术》等技术方案,为抗霖抢时播种提供技术支撑。
11月7日,在汉台区龙江镇竹林村,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和汉台、南郑、宁强等8个县区的40余名农技人员在这里“会师”。他们利用撒肥机和无人播种机等机械,加快抢播抢种。在田地上,随着技术人员的操作,撒肥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无人播种机扇动“翅膀”,小麦种子便均匀高效地播撒在地里。
“利用难得的晴好天气,大家都鼓足劲抢播抢种。我们利用撒肥机播种每天可播100亩,无人播种机每天可播300亩至400亩。”现场一名农技人员介绍。
记者从汉中市气象部门了解到,针对今年异常天气,气象部门组织农业气象服务专家队深入各县区农业种植区进行农情、灾情、抢播抢种调查,在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天气预报及生产建议。为解决抗霖抢种资金问题,汉中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抗灾抢时秋冬播工作的通知》,市财政紧急列支500万元抗霖抢种救灾专项资金,下达县区用于抗霖播种工作。
记者从汉中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1月10日,全市已播种小麦72.8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3.26%;已播栽油菜91.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9.57%。
茶产业是汉中一大特色农业产业。入秋以来,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结合今年雨水多、气温低的实际,组织单位技术人员和各县区茶叶局、茶叶技术推广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抗霖秋栽、茶园管理等各项工作。针对今年气候特点,该中心还及时印发《茶园防寒防冻技术要点》,做好抗霖防冻措施。西乡、南郑、城固、镇巴、勉县、略阳、洋县、宁强等县区采取幼龄茶园覆草(秸秆)、培土措施,确保茶园安全越冬。目前,全市累计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2万亩,培育丰产茶园8.6万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1.5万亩,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560亩。预计全市今年生产干毛茶6.2万吨,一产产值超过90亿元,综合产值达到330亿元。
针对此次抗霖抢种工作,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屈发科提出3条建议:各相关部门和广大种植户要继续清沟排湿,创造宜播条件,平坝水田区明水田较多,建议分片区有组织地开沟排湿,整片区降湿晾墒;组织调动旋耕机、开沟机、微耕机、牵引犁等耕整机械及人畜力,加快整地进度,对基本具备播种条件的田块要大力推广使用旋耕播种一体机一次性作业;采取串换和购买等方式积极备种,增加亩播量,以密补迟,并积极推广机播、飞播、免耕播种和药剂拌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