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防治灰霉病,还得是这个“方”

2021-11-26 11:08:45   

  灰霉病,是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

  表现症状

  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发病原因

  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所以灰霉病难以防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厚厚的霉层传播广泛,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首先注意棚内排湿,比如分次放风,操作行铺设作物秸秆等。再者,因为其厚厚的霉层极易扩散传播,发现病株后要小心包裹并及时清出棚外。

  药剂防治:前期可用腐霉利+百菌清交替啶酰菌胺+百菌清进行预防,若发生严重,可用氟吡菌酰胺+喹啉铜交替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姜文丽)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