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小浆果如何逆势而为

2021-11-30 16:57:00   

小浆果是一种柔软多汁肉质单果,在北方地区,常见小浆果有草莓、蓝莓、沙棘、树莓、黑莓、无花果、猕猴桃、石榴等。其中,莓类小浆果因其优质的口感、漂亮的外观、以及富含的营养物质和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理活性物质,具有 良好的保健功能,正一步步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紧紧围绕蓝莓和草莓市场需求;以绿色栽培与提质增效作为本年度总目标,将品种培育、提质增产为重点,通过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节本、绿色、高效关键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技术为王 蓝莓种植莫盲从

在我国,从1983年由吉林农业大学首次引种蓝莓以来,已有近30多年的研究历史,在品种选育、栽培、育茁等技术问题上,为我国蓝莓产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体系自2018年成立以来,通过对秦岭北麓、秦巴山区以及渭北地区的水质、土壤、自然温度、湿度进行采集,主要检测水源中氯离子、钠离子含量与土壤酸碱度进行数据分析,划出了陕西蓝莓栽培的基本适宜区。

微信图片_20211130172759

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会科告诉记者,相较一般水果,蓝莓在前期的土壤改良、后期的水肥管理均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而且由于地区差异、物候期条件差异,造成了种植技术的差异,苛求种植者完全掌握种植技术是不现实的,种植环节的问题直接影响鲜果产量和品质,且国内单产较之国外依然很低。研究选育不同区域适应的品种,进行科学、标准的种植技术规范,是目前我们体系的研究重点。

体系还将对蓝莓生产的“卡脖子”技术,主抓三个方面,一是加快蓝莓的陆地基质化栽培,促使蓝莓当年挂果,丰产期提前一年,增强树势,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二是鼓励果农合理使用避雨栽培模式,减少成熟期秋雨损伤,防止裂果与果蝇滋生。三是推动果农掌握精准化投肥施肥,合理进行水肥搭配,按照蓝莓生长期需肥规律进行调配,适应不同生长期营养所需,节本增效。

李会科说:“蓝莓作为重要的新兴栽培树种,前景广阔,但是它作为一个对技术和资金有较高要求的果树品种,我们体系不建议小农户种植,鼓励大中型农业企业或有技术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验性适度栽培,在扩大陕西蓝莓产业规模的同时,将量变向质变转化。”

目前,正是国内蓝莓产业发展的上升时期,体系将紧抓机遇,加大投入,利用农科人才优势条件,加速蓝莓产业健康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新路径。

绿色防控 食“莓”安全勿忽视

草莓在莓类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和追求健康食品,对草莓消费的需求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潜力巨大。

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军见研究员,在草莓栽培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他告诉记者,陕西省现有草莓约4.6万亩,其中约2.6万亩集中在西安市周边区县。但草莓栽培过度依赖外国品种,自研品种各方面缺陷明显,缺少口感好、外观美、抗病佳的综合性优良品种。更有部分农户为追求草莓果实硕大,在开花结果后多次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程度上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标准化生产难度大。

体系在工作中,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重点破解草莓种植土壤重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节水节肥的精简化栽培等问题,积极研究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向全省示范户进行推广应用,为农户增效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在保证草莓增产增收的同时,果品质量安全也是我们长期关注的点,我们体系通过示范应用草莓绿色防控新技术、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向‘零’施用迈进。”李军见说。

下一步,体系还将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建立更加标准化的草莓、蓝莓种植模式,不断完善两者种植区域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合理的草莓、蓝莓主产区,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和企业,辐射带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发展标准规范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提高抵御生产及市场风险的能力,打造特色知名品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科技报社——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 李煜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