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陵区:链主链条企业各有所长 葡萄产业增收后劲十足

2021-12-10 16:05:00   

引言:为进一步挖掘杨陵区在育种育苗、特色现代农业、三大产业链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展现杨陵区通过培育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杨陵区委宣传部联合农业科技报社共同组织策划“‘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全媒体传播工程——走杨陵乡村看产业发展全媒体行”活动。

育出“富民苗”

“你好,你是哪里的,咸阳啊,好,那你要多少苗?好,明天给你安排发货。”天色渐黑,陈敏儒刚回到办公室,订购葡萄种苗的电话就打了进来,他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接到数十个订购或咨询阳光玫瑰葡萄种苗的电话,每个月与客户沟通苗情的电话更是多不胜数,近期单日发售葡萄种苗约3万株。

图片1

陈敏儒用微信给客户回复消息

杨凌金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是陈敏儒于2009年成立的,位于杨陵区揉谷镇陵湾村,主要以葡萄新品种引进、试验、筛选、繁育和推广为主营业务。现有葡萄种苗繁育基地200余亩,年出圃各品种优良苗木260万株以上,带动省内外农户建园40万亩,带动农户销售葡萄鲜果、种苗累计过亿元,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

图片2

工人正在将葡萄苗进行修剪扎捆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园艺学院专家老师的指导下,陈敏儒择优选育推广出一批更新换代的好品种,其中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中国红玫瑰、户太八号等品种在省内建园10万余亩,省外建园30余万亩,为推动葡萄产业品种更新、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陈敏儒告诉记者,作为葡萄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如今的合作社不仅仅要做种苗的繁育与销售,还要将建园规划设计、技术跟踪指导、后期产销对接等配套服务相结合,开展全产业链的有效支撑。

金园合作社先后荣获“陕西省AAA级信誉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重点推荐单位”、“陕西省行业优秀企业”等荣誉。

种下“强村果”

由金园葡萄园向西2.5公里的新集村,作为关中沿渭地区闻名遐迩的“葡萄村”,这里的村民家家种葡萄、育苗圃,产品远销多省份,仅葡萄产业一项全村年收入4000多万元,

“其实新集村今天的成就也来之不易啊!当时村里没有产业、又没个生钱地方,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日子过的非常艰辛。”新集村党支部书记陈增科回忆道。

2009年,新集村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葡萄产业,种植面积从最开始的400亩猛增至2207亩,葡萄育苗达到700亩。

图片3

新集村卖葡萄的场景(资料图片)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集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把农民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不断推动葡萄种植与葡萄育苗产业的发展,最终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葡萄种苗繁育基地。

近年来,新集村按照做优一产、发展二产,融合三产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蓝宝石、阳关玫瑰等葡萄新品种,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推广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建设组装式冷库完善葡萄产业生产链。

图片4

新集村党支部书记陈增科

陈增科介绍,目前,新集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循环生态农业技术,先后成立了杨凌新集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等六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运作、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模式,先后成功申报“杨陵葡萄”地理商标,让葡萄身价倍增。

如今,新集村平均年生产优质鲜食葡萄660万公斤,年育苗约2000万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

趟开“致富路”

在杨陵,说到种葡萄,都会提起“葡萄大王”李海平。

2009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拿着8万元积蓄,组织13户农户成立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80余亩的葡萄大棚。几经市场考验的李海平,逐渐有了3个“小目标”:生产绿色、无公害和有机产品,产品主打中高端市场,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图片5

“葡萄大王”李海平

作为一名“新农人”,李海平在2014年杨凌农高会上,接触到智能大棚种植设备后,便立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把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引进了葡萄大棚。随后几年,他不断摸索,通过建立葡萄栽培标准化体系、引进示范名优新品种、实施标准化规模生产等,让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不断升级。

现在,在他的葡萄大棚,不论是浇水、施肥,还是通风,都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来控制,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搞定。

智能化后,不仅成本下来,质量还上去了。2015年前,每亩地收入1.3万元。之后逐年上升,今年每亩收益逾4万元。

图片6

园区智慧化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杨凌锦田果蔬专业合作社还将“以农为本、农旅一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作为发展目标。经过不断推新推优,合作社已有10余个优良葡萄品种。其中,新品种“阳光玫瑰”更是卖出了100多元一串的高价。

“我从来不认为我的葡萄卖出高价就是成功,我要让更多的果农在我的带领下,用我的方式方法种出好葡萄,卖出高价钱。”在他的带动下,周边20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不仅如此,他还将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到四川、河南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