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10:27:08
11月14日,河南省鲁山县马楼乡山岔口村村外山坡上的连栋大棚内,由水泥墙隔成的一个个池子里,爬满了让人望而生畏的蝎子。
“目前基地有3000多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池里养了5000~1万只蝎子,年产活蝎10吨左右,蝎子系列产品年产值1000多万元。”蝎子养殖基地负责人陈聚京自豪地说。
地处浅山丘陵区的山岔口村,村外山坡上的蝎子特别多,这些蝎子白天待在石头缝里,夜里出来活动觅食。陈聚京介绍:“当地人都知道蝎子是名贵中药材能卖钱,我们小时候经常从山坡上的石头堆里扒蝎子。”
陈聚京今年51岁,他小时候一只野生蝎子能卖三五分钱。“那时候,对山区群众来说,扒一季蝎子能换来一笔数额不算小的收入,因此我从小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养蝎子致富。”陈聚京回忆道。
1995年,陈聚京在自家院子里垒了几个池子,从村外山坡上扒回一些蝎子,开始了他的养蝎生涯。最初几年,由于不懂技术,陈聚京走过不少弯路,后来才慢慢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怕见明水,因为它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下边。蝎子一生要蜕五六次皮,蜕皮的蝎子稍不注意就会被别的蝎子吃掉。”
2000年,陈聚京投资1.6万元建起了蝎子养殖场,“先是露天养,后来在大棚里养”。“2006年,由于蝎毒价格比较高,我研究了蝎毒提取技术,卖了几年蝎毒,后来还为这项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陈聚京说。他的另一项发明——蝎子蜂巢式蜕皮器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使用蝎子蜂巢式蜕皮器,可以避免蝎子在蜕皮期被同类吃掉,极大提高了蝎子集中养殖时的产量。
“我们当地人爱吃油炸蝎子,长期食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陈聚京介绍,“近年来,我们推出了‘原味蝎’‘五香蝎’‘蝎子花生’等系列产品,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泰国。”
目前,在蝎子养殖基地务工的乡亲最多时达30余人,每天工钱70~80元。同时,该基地还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周边10多个养殖户通过养蝎走上致富路。陈聚京本人也被当地群众誉为“养蝎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