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16:01:00
(通讯员 田凌燕)12月11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专业52名学生在齐亚宁副教授的带领下,走进陕西杨凌示范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进行学习交流。
在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年轻的90后讲解员段瑾玮对杨凌示范区的成立历史、科研成果、示范推广、涉农工业、自贸区建设、一体化建设等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一介绍。
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彩的讲解,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奔向大城市安身立命、谋求发展时,段瑾玮却选择“逆流而上”,将脚步迈回了故乡,选择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奉献青春。
2021年8月初,段瑾玮从朋友圈中了解到位于杨凌的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项目建成完毕会有展厅需要讲解后,便再也按耐不住心中对于回到家乡奉献青春的热切渴望,毅然返乡。
作为土生土长的杨凌人,段瑾玮对这片孕育出无数农业科技成果的土地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她说:“与其在外边儿一直讲一些关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文化,还不如回到自己家乡,把家乡的特色介绍给更多的人了解。”
此前,六年时间,段瑾玮一直辗转于西安的各大景点从事讲解工作。
8月12日,段瑾玮回到杨凌,正式投入到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的项目中工作。那时,整个项目还没有建设完毕,处于未交付的施工阶段,段瑾玮便和自己的同事们一起开荒,常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钟。回想起来这段难忘的经历,段瑾玮说:“看着脚下曾经一片荒芜的工地被建设成如今宏伟庄重的场馆,哪怕是加班到凌晨我也觉得自己干劲儿十足。”
如今,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段瑾玮的讲解工作也迈入正轨,作为一名专业的讲解员,平日里段瑾玮做得最多的就是接待来访人员并为其讲解。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外省的科研人员、领导、企业家们了解到杨凌有关农业取得的进展和优秀的科研成果,改变人们对这个北方小城的传统印象。
从小时候的土路、石子路到现如今的柏油马路,从荒凉的郊区农村到走出数位院士的农科摇篮,曾经让人发愁的成果转化、科研人员出行、子女就业等难题随着农科城的发展,已得到有效解决,看着家乡一步步地发展前进,段瑾纬说:“能够见证杨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我为家乡,也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杨凌人,感到无比自豪。”
在陕西杨凌,像段瑾纬这样选择回到家乡的90后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或扎根耕地,把知识和汗水撒进脚下的黄土地里,或投身于各行各业,将所学和所得回馈在故乡的发展道路中。在这片农业科技的沃土上,正是因为一辈又一辈的杨凌人,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不断奋斗,杨凌才能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