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党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记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池州市贵池区

2021-12-20 16:39:15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是唐朝诗仙李白对平天湖的生动写照。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平天湖,由齐山景区、碧山景区、平天湖景区、湿地景区、桃源景区五部分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自然景色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它见证了池州市贵池区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近年来,池州市贵池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整区提升”工作思路,通过项目化推进模式,持续提升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全力打造“五新贵池”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微信图片_20211220163449

乌沙集镇一隅。

强基固本抓提升 基层党建“强”起来

池州市贵池区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力,让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现实图景。

池州市贵池区委坚持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四年来先后召开常委会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53次。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乡走村入户”机制,出台党建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连续十余年以项目化方式整体推进全区基层党建工作,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制度,有效构建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闭环,以健全制度推动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长效常新。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池州市贵池区全面加强管育力度,深入推进“头雁”工程,采取精准选人、精准培育、精准管理、精准激励等四项措施,培育18名“先锋型头雁”、37名“中坚型头雁”。此外,每年还对1404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分级培训。投入2050万元,新建5个红色教育点,着力传承红色基因。

微信图片_20211220163453

霄坑村俯瞰图。

打造“红色堡垒”,各级党组织全面建强。“我们先后投入1000万元,于2019年起在172个村党组织创新实施农村示范型党组织全覆盖工程,所有村全面创建示范型党组织,标牌标识、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档案台账、终端站点、宣传栏等六大类硬件统一规范,均创立党建品牌,42个村高标准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贵池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蔡松介绍,贵池区还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创新实施农村党小组“六有”规范化建设,1183个农村党小组全面实现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指导、有成效的“六有”标准。截至目前,先后评选出30个“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我们村以‘五好标兵,点亮灯塔’品牌为引领,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以‘六个点’为工作重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党建工作深得人心。”乌沙镇灯塔村党总支书记纪律说道,近年来,灯塔村党总支党建工作曾先后多次被上级党委表彰,2020年荣获池州市第四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奖赛”第一名,2021年荣获“池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做强做优抓特色 产业发展“兴”起来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近年来,池州市贵池区委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将“党建+”模式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依托贵池区地域优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展的新路子。

为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池州市贵池区严格落实“双包”工作制度,172个村尤其是14个贫困村均安排市直、区直单位联系帮扶,35412名贫困人口均安排各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为全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我们还创新启动‘贵池六强村’培育工作,涓桥镇四联村等14个村全面达党建强、发展强、服务强、治理强、文化强、生态强的‘六强’标准,成为乡村振兴‘贵池样板’,5个村获评‘池州名村’培育村,其中里山街道元四村、乌沙镇灯塔村等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蔡松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11220163457

霄坑村茶园。

池州市贵池区根据池州市统一部署,推深做实“兴村”工程,全区6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56个扶持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新增集体经济强村达33个,占19%。“为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贵池区委将经营管理绩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今年拿出120余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发展成效显著的相关村干部。”蔡松介绍,目前已经有西山焦枣、霄坑茶叶、秋浦花鳜等农产品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由于霄坑村地处皖南山区,山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只有0.3亩,茶叶种植是当地居民致富的主要渠道。霄坑村党委副书记吴雄说:“近年来,‘霄坑’系列品牌鱼龙混杂、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竞争无序,导致‘池州霄坑绿茶’公信力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霄坑村党委牵头,组织池州霄坑龙池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规模以上茶业企业联合成立了“贵池区霄坑茶叶协会”,整合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产业凝聚力和品牌公信力。经过整合,“池州霄坑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由2013年的0.76亿元,上升到5.34亿元,单位销量品牌收益3817.84万元,位居全国第14位。霄坑村茶产销售收入较3年前提高36%,达到5000余万元。在品牌价值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强的同时,霄坑村集体茶厂也获得较大发展。2021年霄坑村集体茶厂产干茶800斤,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开发旅游经济,大力探索以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池州保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特色的红色旅游和以生态休闲农家乐为特色的绿色旅游,‘红·绿’旅游结合的发展方式,为我们村的茶业发展实现了双赢。”吴雄介绍道。为规范霄坑村旅游秩序,使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打造旅游品牌,霄坑村两委借助茶叶品牌整合的办法,组织全村23家农家乐及民俗业主,成立“霄坑人家”旅游管理咨询公司,注册了“霄坑人家”餐饮服务品牌,制定详细的服务细则,对全村旅游市场进行有偿服务和管控,有效规范了霄坑村旅游秩序。

共商共谋抓生态 村容村貌“靓”起来

伴随着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贵池区越来越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原本狭窄的村道变得干净整洁,废弃的荒地变为美丽的公共花园,文化广场建起来了,生态旅游办起来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质的飞跃,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当记者走进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北部的元四村,一幅幅精美的漫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据里山街道元四村党委书记章谦介绍,这些漫画是为了宣传先人的名人轶事、道德文化、传统文化,它以“徽派文化墙”为载体,采取漫画、诗歌、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进行结合,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宣传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修建了乡村振兴讲坛,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党员说家风活动,承袭和发扬章氏传统家训精髓,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微信图片_20211220163501

元四村乡村振兴讲坛谈心室。

近年来,元四村以“保护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打造乡村旅游”为目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化日益繁荣,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为了坚定不移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元四村以“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股份制林场400亩,荒山荒坡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有效带动村民资产性收入及务工收入,走出一条助民增收的生态新路。

微信图片_20211220163505

元四村乡村振兴讲坛党建展览室。

良好的生态环境,标准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因地制宜的脱贫致富路……经过多年来的乡村环境治理,池州市贵池区曾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山水园林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无数个荣耀,见证着贵池区全区党建工作者多年来为乡村振兴工作所作出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贵池区产业发展结构,推进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质,继续促进贵池区乡村振兴。”蔡松介绍道。(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姚语 王雁林)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