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1 09:34:31
本报杨凌讯(王虎 全媒体记者 党菲)12月16日,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举办了“彩色小麦与功能农业发展”线上研讨会。
研讨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何一哲首先汇报了彩色小麦育种、示范种植与产业化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杨凌示范区产业园区主任刘小凯指出,功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新领域受到杨凌示范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彩色小麦营养功能育种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示范区将持续加强区校联合,着重发展彩色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度合作,为示范区探索出一条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尹雪斌院长表示,彩色小麦是促进功能农业发展极具特色的作物品种,研究院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保持深度合作、战略联合,持续促进功能农业跨越发展,为中国功能农业事业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
何一哲团队通过多年的彩色小麦育种和开发利用研究,积累了自主培育的近万份彩色小麦(彩色冬小麦和彩色春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其中十多个彩色小麦品种已引种到全国各地试验示范种植,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内蒙、甘肃、宁夏等地通过与20多个龙头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众多彩色小麦营养功能性食品并建立起上万亩的示范种植与产业化发展基地,创新出一条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2019年度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和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金奖,彩色小麦功能农业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获得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奖31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7项、地市级14项)。
研讨会同时聘任何一哲为“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国家功能粮油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三方达成共同组建“一带一路国际功能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分院”意向。
据了解,“功能农业”是指天然生长的,或通过育种、营养强化等技术,培育出富含健康成分,对人体健康有改善作用的一种技术路径,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希望解决人类“吃出健康”需求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iFAST)是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在南京农创中心共建的功能农业新型研发机构,由“功能农业”开拓者赵其国院士任名誉院长、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尹雪斌教授任院长。该院已建立了“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功能粮油科技创新联盟”和“一带一路国际功能农业研究院(功能农业国际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