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 11:42:00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姚语 王雁林
“我们‘枕水官巷’这里的庭院都是临水而建,夏天的时候,荷花竞相开放,鱼儿翔游浅底,景色非常美丽。现在,官巷获批4A级景区的称号,增加了农家乐和民宿,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汤荣海向记者介绍道。12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六郎镇北陶村的官巷4A级景区,景区按照水体修复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思路,不遗余力对官巷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现在的官巷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了以自然观光和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官巷模式”也逐步成为湾沚区强化旅游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环境优美的六郎镇北陶村。
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工程,推进农村党建工作提标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市前列,并成功创建全省“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示范单位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建立三项机制
形成抓乡促村整体合力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多年来,芜湖市湾沚区区委常委会及党建领导小组持续统筹,每季度至少调度一次农村党建工作。20名党员区领导落实“包乡走村入户”机制,包联各镇及村居党建、发展及治理,每月深入联系村指导推动工作、协调解决难题,每年“七一”、春节等节日期间带头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组织共建聚合力。55个区直单位分别与村居结成“双联系”工作对子,每年通过压减“三公”经费筹措170余万元资金支持村居发展。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在村居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机制,村居、单位、企业组成党建联盟,联盟牵头单位发挥联盟“主心骨”作用,有效整合三方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党员“联学”活动,提升党性修养,同时搭建资源“联享”实现合作共赢平台,展现服务“联动”,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截至目前,31个结对试点单位签署了党建联盟结对共建协议书。
考评并举增动力。芜湖市湾沚区依托“爱党建”信息平台,开展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动态巡查,实行月提示通报、季“四不两直”督导制度,并将有关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将抓党建工作成效与村居书记选拔任用紧密挂钩,两年来有11名优秀村居书记被招录为乡镇事业人员及公务员,打通了上升的“天花板”。
桃园村洑宕自然村文化墙。
开展三项行动
推进组织队伍全面提升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推动47个符合条件的村居党组织升格成立党委,持续规范组织设置。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下级支部书记、“两委”成员担任群团组织和治理网格主要负责人,形成“多网合一、一专多能”的农村组织工作体系。四个村居成功创建全市首批“两应”基层党组织,数量在全市领先。
芜湖市湾沚区通过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村级班子力量;注重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储备选拔乡镇班子力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党员1.76万名,党的基层组织905个。区委下辖党(工)委13个,各党(工)委下辖基层党委69个,党总支51个,党支部772个。党员队伍结构中,农村党员约占总数52.7%,社区党员约占总数16.7%。
花桥村花桥中学校史馆。
全区注重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教育。芜湖市湾沚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近三年累计办班157期,培训发动2.2万人次,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在本地开设村干部大专学历班和本科函授班,组织85名村居干部参加学习实现能力提升,并统筹区财政和区管党费报销学费。
夯实基层文化基础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走进桃园村,村庄内道路两旁是灰色的瓦砾砌成的矮围墙,围墙上摆放着各式的盆花,有紫的睡莲、白的茉莉、粉的蔷薇,以及五颜六色的格桑花,就连存留的柴垛也充满设计感。“近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共捐资近140万元帮助桃园村修建了道路、文化广场和状元长廊等,真正让他们从‘观众’变成‘主角’,从‘旁边看’到‘一起干’,村民们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桃园村党委书记梁友文说,“如今,道路硬化、雨污水分流、垃圾分类、房前屋后菜园整治……这些基层环境治理工作全都提上了日程,生态宜居的桃园村小村庄终于慢慢呈现在了村民的视野中。”
今年78岁的村民张定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一点也不羡慕城里人。“夜里有路灯,白天有保洁,经常有外地人来村里玩,不少年轻人回乡还不忘来看望我们老年人,知足咯。”张定新说。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1个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桃园村作为安徽省唯一案例入选。芜湖市湾沚区像桃园村这样的“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村还有很多。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面脱贫攻坚实现后,芜湖市湾沚区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有序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为走好湾沚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花桥村俯瞰图。
强化基层党建场所保障搭平台。三年来湾沚区累计投入4500余万元实施57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新建或改扩建党群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及小型书吧80余个,村级党群服务功能大幅提升。湾沚镇桃园村、六郎镇北陶村、红杨镇西河社区入选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桃园村还获批全市农村党员教育基地,自去年10月运营以来,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
保障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遵循,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工程,推深做实“一抓双促”长效机制,奋力开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全市持续保持先进位次,较好实现了村村建强、整乡推进、整区提升的目标。
“我们村可养殖水面1800余亩,耕地面积3500余亩,主要产业有大棚蔬菜、苗木种植和青虾、螃蟹养殖、农产品加工、特色采摘和乡村旅游等。”花桥村党总支书记袁祖发说。近年来,村里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精准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党建+农村改革模式,深挖自身资源潜力,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依托项目资金,借“三变”改革契机,2017年成立施茶湖粮食烘干专业合作社,新建粮食烘干厂。烘干厂按照每年承包费12万元发包给粮食加工专业经纪人,约定保底收益按每两年不低于5%进行递增。成立之初,全村55户村民入股22万余元成为股民。截至目前,合作社股民连续实现三年分红获利,同时也彻底解决全村种粮大户晒粮难、卖粮难问题,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了村集体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的“三变”改革目标。
2018年,村里还积极推动一家生猪养殖企业转型成为现代化菌菇生产企业,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转型后的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村里正式入股该企业,年底将首次拿到分红。“村集体收入提高了,肯定要反哺到农民身上,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发展,这才是一个正循环。”袁祖发说。采访中,记者得知覆盖全村的500盏路灯由村里安装,且全年十几万元的电费由村里全额承担,不用村民掏一分钱。
“目前我区已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村,村均收入近两年分别增长45%和30%,50万元强村数26个(100万元村3个),强村占比达39.39%,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湾沚区委组织部丁俊向记者介绍道。
多年来,芜湖市湾沚区先后荣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更是全省唯一实现省级特色小镇区域全覆盖的县域,实现了国家生态领域荣誉“大满贯”。
新时代、新征程、新湾沚、新未来。下一步,芜湖市湾沚区将始终秉持服务乡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核心理念,持续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质升级,在积极建设安徽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征途上,努力为乡村振兴献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