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6 13:46:00
确诊患者救治状况如何?
最新一轮核酸检测情况如何?
又为何要开展多轮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要注意哪些问题?
封控阶段市民的菜篮子有没有保障?
生活物资价格是否稳定?
12月25日,在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场新闻发布会与西安市第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政府有关部门通报了疫情的最新动态,也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防控措施。
对此,小编在这里整理出了你最需要了解的信息
也将为你解答这一系列困惑
陕西:以最短时间、最佳方案、最优手段全力救治新冠患者
12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场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12月24日0-24时,新增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8例(西安市75例、延安市2例、咸阳市1例)。自12月9日以来,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42例(西安市330例、延安市7例、咸阳市5例),目前,全部收治在西安市胸科医院,其中,重型4人,普通型134人,轻型204人;60岁以上40人、最大年龄90岁,18岁以下27人、最小年龄1岁。不仅有孩子、老人,还有孕妇。目前,在院患者总体病情平稳。
12月9日西安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后,陕西省将医疗救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前准备、科学施策、分类救治,力争以最短时间、最佳方案、最优手段全力开展新冠患者救治工作。
西安:中西医结合 多学科联动救治确诊患者
12月25日下午,记者从西安市第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精准救治,市胸科医院设立重症病区、普通病区等,实施“分级分区”管理。邀请国家、省级专家团队现场指导培训,提升医院院感防控能力和救治水平。采取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等方式,科学施治、高效救治。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权威解答!西安为何开展多轮核酸筛查
开展多轮核酸筛查,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因为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间隙性排毒现象,而采样只是一个时间点,如果采样时不排毒或者当时病毒浓度不够,低于检测限,就可能检测不到,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早期排毒水平并不高,体内病毒浓度很低。
二是采样时咽拭子采集的深度、部位和咽拭子与黏膜接触的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果采样的手法不规范,未能采集到合适的部位,可能造成漏检。
再加上西安市庞大人口基数,如果仅开展少数几轮核酸检测往往很难筛查出全部感染者。因此,开展多轮规模性核酸检测对于尽早发现新冠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实施精准防控,是十分必要的。
提醒广大市民,根据社区安排,及时参加核酸检测,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也是对社会负责任。
西安市新增中风险地区4个 现有中高风险地区116个
12月25日下午,记者从西安市第3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1年12月25日起,西安市新增中风险地区4个:
1.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城南锦绣小区B座
2.雁塔区杜城街道融创珑府5号楼
3.新城区太华路街道八府庄小区9号楼
4.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尚朴路10号家属院5号楼
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15个,除已公布的高、中风险地区外,全市其他区域仍为低风险地区。
西安开通5部核酸筛查咨询电话
为更好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西安开通了5个核酸筛查咨询电话,电话号码为:86781932,86781933,86781934,86781935,86781936。
分类实施社区防控 陕西各级下沉干部9.2万余人
陕西分类实施社区防控措施,划分为封控区和管控区的社区认真落实“一办七组”机制,成立社区防控办公室,统一调度开展管理和服务,对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落实24小时巡逻值守,加强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切实防止人员外出流动。省、市、县立即动员,组织力量下沉一线,全省各级下沉干部9.2万余人、动员志愿者5.6万余人,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战斗堡垒与组织动员优势,组织引导在职党员、村(居)干部、老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楼(院)长等各类群防群控力量积极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卡口值守、巡逻服务、心理疏导等工作,强化社区防控整体合力。
陕西倡导在外务工农民朋友非必要不流动
“双节”将至,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将陆续返乡,农村地区存在疫情传播风险隐患。记者获悉,陕西当前疫情防控重点是全力以赴防止疫情向农村外溢和蔓延。陕西将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夯实工作责任,从严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压实防控主体责任。夯实县、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构建县包镇、镇包村、村包户的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群防群控。
二是抓好重点人群管控。倡导在外务工的农民朋友非必要不流动、“就地”过年,农村“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镇村不漏一人分类落实返乡人员防控措施,帮助解决滞留人员生活困难。
场所
四是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特别是广大群众要严格落实戴口罩、打疫苗、勤洗手、少聚集、常通风、一米线等措施。
疫情期间,这些举措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和滞留人员
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全市疫情防控的总体安排,各级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负责做好社会面兜底救助。
加大
二是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方面。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相继印发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以及“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进行了安排。组织开展困难群体摸排,对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优化简化办理手续,及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情况紧急的,实行先救助、后补办手续。组织社区(村)、社会组织、老年协会、儿童福利组织加强对“一老一小”困难群体进行探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加强涉疫急难社会救助,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困难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西安市的临时遇困人员,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取消临时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问题发生地的镇街直接实施救助。
特殊困难群体中,本市居民可以及时向所在社区、镇街申请,外地滞留人员可以拨打“12345”市民热线或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电话(号码可在市民政局网站上查询),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e救助”网上申请。
陕西:“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 供给有保障
从总体情况来看,全省特别是西安市蔬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供给有保障。据调度,西安市每周大约可生产肉3000吨、蛋1500吨、奶2500吨,加上周边有效产能,畜产品供应总体能满足西安市的需求。
西安日均自产蔬菜3100吨,省内其他蔬菜生产大县可向西安市供应2300吨,每天还可从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山东等省份调入约8000吨,每天超过1.3万吨的上市量,完全能够满足西安市场的消费需求。
除了自产能力和稳定的外调数量之外,其他方面的调入渠道总体是畅通的,全市2.54万吨政府储备菜也做好了投放准备,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消费,同时也号召大家要理性购买,切勿扎堆哄抢,既要防止交叉感染,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陕西11大类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
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文政表示,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基本平稳。近两日,11大类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较上周,11类生活必需品平均零售价格呈7涨4降态势。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较上周环比上涨7.36%、平均零售价较上周环比上涨3.05%。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1.1%,零售价环比下降5.62%。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有所萎缩,粮、油、肉、蛋批发交易量分别下降5.5%、4.4%、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