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新发展阶段,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12-27 15:52:00   

在2020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论断,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亿万农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对获得公平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生活品质抱有更高期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艰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没有掉队,共同富裕路上也不能落下农民农村。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未来还会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十几亿人还要靠农业解决吃饭问题。农业农村这个短板能不能补上,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色,也关系到共同富裕的成效,迫切需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确保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不掉队、同步赶上来。

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

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农村是最广阔的增量空间。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会释放出巨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国际大循环看,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2020年进口超过1700亿美元的农产品,农产品进出口在平衡我国国际贸易收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快拓展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充分挖掘农村内需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2020年以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冲击,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安定,对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功不可没。当前,外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三农”“压舱石”作用越来越凸显。在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必须坚持大历史观,保持战略定力,切实强化底线思维,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和回旋余地。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