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16:49:22
12月26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曙光村防疫执勤点,工作人员对一车辆劝离。本报记者 赵晨摄
“双节”将至,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将陆续返乡。为严防疫情向农村蔓延,连日来,西安、咸阳、延安3市各县、镇、村积极应对疫情,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织密织牢基层疫情防控网,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落到末端,用行动为群众守好“大门”。
12月22日至26日,本报记者走进农村了解疫情防控任务落实、措施推进情况。
这位七旬大爷的防疫宣传走心了
“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不去凑热闹。”
“不走亲、不访友、不在外面到处走。”
12月25日一大早,在西安市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路上没什么行人,“小喇叭”播的防疫宣传口号在空荡的大街小巷间回响。77岁的热心村民王景林通俗易懂的喊话“声”入人心,时刻提醒父老乡亲做好个人防护。
庙西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康告诉记者,全村调动每一个人的力量,让大小喇叭都响起来,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移动小音箱、流动宣传车等贴近群众的优势,把各类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知识、核酸检测信息等内容,不间断地送到村民身边。
王景林是村乡贤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主动请缨,加入抗疫一线。他每天5时起床,开始编写播报内容,再将写好的稿子用老陕话大声读出来,反复练习录音。他告诉记者,他的U盘里存着几百个录音资料,主题除了疫情防控,还有文明乡风等。7时左右,他戴上口罩,拿着话筒和录音机,开着自己的“小喇叭”流动宣传车,走遍全村的街巷,不时拿起话筒即兴来上一段。“这一趟下来,需要两三个小时。有时一天能转上三四趟。”他说。
12月25日9时,王景林跑完一圈后,将车停在村委会核酸检测点,拿起话筒清晰而坚定地喊话:“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一旁,几十米的队列格外有序。李建康说,听了这些接地气的宣传,群众出门的少了,走亲访友的没有了,防控自觉性明显提高。
“真好,在家门口做上了核酸检测”
“太好了!核酸检测做到了家门口。党的政策这么好,咱老百姓也得积极配合抗疫。”12月26日,在延安市宝塔区川口镇川口村,77岁的村民薛玉翠做完核酸检测后,连忙把屋里坐着轮椅的老伴儿推了过来。
薛玉翠佝偻着腰倚在门口,双手紧紧拉着轮椅给医务人员嘱咐:“他瘫痪很多年了,头没办法往后仰,我扶着他的脖子你做吧。”
他们和谐配合的一幕,让连续工作了7个多小时的医务人员王艳红和常志蓉感到非常暖心。
12月26日,延安市宝塔区在中心城区6个街道及7个城郊地区设置了203个临时核酸采样点,连续3天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工作。
川口村距延安市城区5.6公里,流动人口多,此次核酸采样任务繁重。“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川口村,给村民集中做核酸采样。室外零下10摄氏度,我的防护面罩上也结冰了。”常志蓉说。
川口村不少老人腿脚不便,甚至瘫痪在床,根本没办法来采样点。王艳红说:“他们不方便,咱就上门做,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此次疫情牵动着川口村每个村民的心。村道上,记者看到人人戴口罩;各个小区入口处都设有疫情防控检查点;路边的夜市已关停,并拉起了警戒线;广场上,“乡村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防疫信息……
“当前,我们从严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返乡人员逐一建档,专人落实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定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及村民代表包户的防控举措,确保将每家每户的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川口村第一书记刘妮说。
疫情发生以来,川口村46名党员冲在防疫第一线,重点加强村里聚集性活动管控。
“真好,在家门口做上了核酸检测!”做完检测后,76岁的村民申战财连忙戴好口罩。他意味深长地说:“以前,革命先辈在延安打了那么多场胜仗,现在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咱一定也能打好疫情防控这场仗。”
从“麦田守护者”到防疫消杀员
“各位村民请注意,无人机即将对村庄进行消杀,请大家尽快将衣物收回,注意躲避。”12月22日,在咸阳市泾阳县口镇瓦窑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王武涛正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喊话。一天前,得知无人机消杀队要来村里消杀后,他就对抗疫“新武器”的到来充满期待。
只见无人机飞手宋伟和他的同事身穿防护服,小心翼翼地将稀释后的消毒液装入无人机的塑料箱中。此架无人机共有喷洒口6个,可连续作业15分钟,喷洒面积可达6000平方米,工作效率是人工的50倍。
“嗡嗡嗡……”随着无人机螺旋桨划破空气的声音,一架植保无人机从地面一跃而起升到村子上空。宋伟灵活地操作着遥控器,半个小时的功夫,长约500米的村道就消杀完毕了。
“以往我们采用人工消杀,不仅耗时长,而且一些角落覆盖不到。”王武涛说,瓦窑沟村是个大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无人机消杀覆盖面广,不留死角,真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从12月21日开始,宋伟和队友逐镇逐村实施无人机防疫消杀作业。这支无人机消杀队由60名无人机飞手组成,均是泾阳县建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5岁。
“90后”飞手郭磊说,他们每天早上9时开始消杀,在无人机飞行时要全神贯注,注意躲避树木、电线等,一天工作下来眼睛都是酸痛的。“以前我们是‘麦田守护者’,现在是防疫消杀员。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尽绵薄之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此次公益性消杀活动从12月2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目前已为泾阳县中张镇、桥底镇、口镇等地的多个区域进行了消杀。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社会需要,持续进行防疫消杀工作。”泾阳县建军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