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2 16:21:00
“晚上执勤,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冷……经常冻得手脚发麻!”
“马超岭大桥防疫点四面通风,晚上格外冷,有没有想过调岗!”
“我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正是党员冲锋陷阵的时候,怎么能退缩呢!”方亚科说。
这是1月1日晚,方亚科(右)在位于五泉镇的马超岭防疫检查点执勤画面
2日清晨,杨凌示范区马超岭防疫检查点寒气逼人,搓搓手、跺跺脚、揉揉耳……成为方亚科与防疫小分队成员的主要取暖方式,为守好杨凌北大门,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严格执行防控政策,不漏检一个人、不漏检一辆车。
“站好防疫岗,是我们一线防疫人员的职责和使命,再苦再难也得坚守。”元旦当天,在杨凌示范区马超岭防疫检查点,临近晚上八点钟,杨陵区文旅体育局副局长方亚科正在与值守的工作人员交接换岗事宜。
按时签到、强调安全、宣布防疫新政策……对方亚科来说,每天执勤的首要任务,就是强调好安全和宣讲好新的防疫政策,守好杨凌的交通咽喉,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必须圆满交卷。
“方亚科同志,按照疫情防控的安排和需要,从明天开始,你须赶赴马超岭防疫点,开展夜班12小时的防疫工作。”9天前(12月23日),正在执勤的方亚科突然接到了新任务。
“收到,保证圆满完成任务。”正值寒冬时节,夜晚的温度众所周知,但方亚科没有丝毫犹豫。
这是2021年12月25日晚,工作人员雪天在位于五泉镇的马超岭防疫检查点执勤画面
马超岭执勤是方亚科执勤的第三个点。疫情防控初,方亚科被分配到了河堤路东段防疫检查点,后被调到了渭河大桥疫情防控检查点,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吃紧,让他深刻的认识到,站好防疫岗对一城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对方亚科来说,12个小时的夜班值守,最大的欣慰就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刚接到新任务,方亚科就通知了家人。母亲的关心,妻子的支持,让他倍感欣慰,唯独牵挂正在上初一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女儿上学比较远,需要接送,妻子工作加班又比较多,在妻子无法接送孩子的同时,只能委托自己的同事帮忙接送,三岁的儿子也只能让自己的母亲来照顾。
值守马超岭防疫点的第一个夜晚,方亚科就遇到了降雪天气,气温越来越低,不时的会有汽车驶入,防疫工作丝毫不敢松懈。站在四面通风的马超岭大桥边上,夜半的寒风如刀割一般,但方亚科与同伴们没有丝毫退缩。
方亚科回忆:冷的手脚麻木了,就哈哈气、搓搓手、跺跺脚、喝点热开水,实在冻得受不了了轮流在帐篷里避一避。就这样从晚上八点到早晨八点,十二个小时的值守,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辆来车漏检,而这样的经历已经坚守了8个寒夜。
杨凌示范区马超岭防疫检查点工作人员执勤
“刚来马超岭防疫检查点,每天车辆行人特别多,需要开展大量的政策宣传和检查工作。”方亚科说,现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防疫政策渐渐的被群众熟知,通行人员几乎都能提供证明材料,往来的车辆也慢慢的减少,平均每天检验车辆在300辆左右。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方亚科是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早在2020年初的那场防疫“阻击战”中,方亚科就始终冲锋在防疫一线,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对标自己,哪里最需要人、哪里条件最艰苦,他就去哪里,从无怨言,从不退缩。
其实,在杨凌示范区,像方亚科这样坚守在“疫线”的同志还有很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