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17:32:31
2021年12月本应是春节前企业备货高峰,但本年度市场表现却相对平静,考虑到下游企业远期需求难有大幅增长甚至可能回落,企业及贸易环节显然不愿在当前高价区间过多备货,因此市场更多呈现僵持态势。而价格也在僵持中小幅走弱,截至12月24日,全国玉米平均价回落至2733元/吨,较上月下跌23元/吨。春节即将到来,节前售粮时间所剩不多,预计僵局仍将持续。
上量有所增加 企业备货谨慎
12月玉米市场整体缺乏亮点,基层购销仍在僵持博弈中,企业库存构建尚未完成,基层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整体进度仍然偏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虽然惜售心态依然存在,但可售基数较大且当前价格也并不低,不少农户也希望积极变现。另一方面,虽然节前备货已经开启,但由于价格较高,且远期需求并不乐观,企业收购较为谨慎,而贸易环节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上半年高价接盘导致亏损的教训历历在目,因此整体囤货较少,渠道库存远低于去年。而月中不断有增储等传闻扰乱市场,但均没有“实锤”,更多是一种炒作。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2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3454万吨,东北售粮进度33%;华北售粮进度30%,整体普遍偏慢10~20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目前东北企业收购价集中在2300~2520元/吨水平,较上月下跌50~80元/吨;北方港口收购价格报2570~2590元/吨,较上月下跌30~40元/吨;华北地区部分企业较上月下跌20~80元/吨,至2680~2880元/吨水平;南方港口价格继续维持2820~2880元/吨水平,基本平稳。春节前销售量仍将较大,下游企业也确有需求,因此仍将是供需博弈整体平衡、局部调整的走势。
进口压力不容忽视
海关总署最新信息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5094万吨,同比增加19.7%,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进口量2702万吨,已占我国玉米全年产量的1/10,同比增长近200%;大麦、高粱进口也大幅增加,1~11月累计进口量分别达到1146万吨和87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1.5%和104.4%。根据外媒消息,我国已经签订新季(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美国玉米1200万吨,大多数未装船,美国农业部则预计中国将从美国进口约2600万吨玉米。并且有咨询机构称,我国已订购乌克兰新季玉米800万~1000万吨。由此可见,新季进口压力依然存在,远期价格上涨空间大概率受到压制。目前进口谷物方面依然具有性价比优势,考虑到国内供需可能存在缺口,因此不排除继续增加进口签单,通过多种渠道来补充国内市场,从而保障国内供应安全。有关方面依然会在适当时机进行投放,来调控国内谷物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结合到船时间判断,春节后进口方面到货压力可能逐渐增大。
饲料生产继续收缩
12月份生猪消费依然处于旺季,但随着企业加大出栏,生猪价格小幅回落。当前全国22个省市生猪均价报16.5元/公斤,较上月下跌6.36%,同比下跌43.86%;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5.67元/公斤,较上月回升约1%,同比下降41.42%;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9.48元/公斤,较上月回升近2.68%,同比下降66.45%。利润方面,随着价格回升,养殖利润继续好转,目前自繁自养理论盈利报-43.31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报122.62元/头,猪粮比下跌至5.9附近。旺季之中盈利再次下降,充分说明当前仍处于供过于求的阶段,企业盈利压力普遍较大。能繁母猪存栏也持续调减,截至11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环比减少1.2%,同比仍增加2%。根据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基准数4100万头计算,目前仍超量约4.7%,结合利润不佳,未来仍有部分回落空间。
饲料生产方面,本月规模继续回落,但幅度有所放缓,尤其是猪料生产再度反弹。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457万吨,环比下降2.5%,同比增长3.7%。从品种看,猪饲料产量1141万吨,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12.9%;蛋禽饲料产量265万吨,环比增长1.5%,同比下降3.6%;肉禽饲料产量729万吨,环比下降5.5%,同比下降8.3%。2021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6817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猪饲料产量11740万吨,同比增长44.9%;蛋禽、肉禽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2%、5.9%。
综合来看,禽类养殖规模继续逐渐收缩,而生猪养殖规模虽然维持高位,但远期大概率回落,因此判断远期饲料市场需求较为悲观,尤其是春节临近,随着春节期间大量出栏,春节后饲料需求会有明显的回落,因此对于远期玉米价格难以形成支撑。
深加工盈利大幅收窄
在产品高利润的刺激下,12月企业开机率继续快速回升,截至12月24日,全国玉米淀粉企业开机率70.79%,较上月上涨近7个百分点,已经接近近两年水平。但随着开机率回升,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下降,盈利也大幅收窄。
产品方面,截至12月24日,淀粉全国均价报3343元/吨,较上月下跌241元/吨左右,淀粉盈利回落至100元/吨;酒精报6788元/吨,较上月上涨112元/吨;DDGS报2395元/吨,较上月下跌68元/吨;蛋白粉报4700元/吨,较上月下跌500元/吨。春节前依然是深加工产销旺季,短期内深加工消费依然能支撑玉米价格,但考虑到当前市场需求更多是由于前期的低开机换来的,因此随着利润下降,企业仍然面临着较大压力,整体行业年度玉米消费并不乐观,对远期价格支撑有限。
期货价格冲高回落
12月玉米主力2205合约再次冲高回落,截至12月24日最终收于2696元/吨,全月上涨16元/吨,涨幅0.6%,月中最高冲至2756元/吨,但随后价格承压下行,最终价格基本跌回原点。本月现货表现较为弱势,期货上涨更多是市场上有增储传言,期货出现波动,随着月底传言逐渐落空,期货多头也快速离场,价格重归弱势。而新春佳节即将到来,1月份售粮时间较为有限,预计随着节前现货购销逐步收尾,市场将逐步趋于平淡,期货也将以震荡为主。
考虑到小麦价格已经较高,玉米正在逐步夺回被替代品挤占的消费市场,且今年华北和东北地区毒素较低的玉米都比较稀缺,因此虽然当前价格有所回落,但短期内向下空间也比较有限,尤其是优质玉米价格将会与普通玉米拉开差距,因此判断春节前依然是以博弈为主。但需要注意春节后往往是下游需求淡季,且紧接着进口到货会开始逐步增加,同时气温也会开始升高,基层保存难度增加,考虑到明年上半年消费市场增量有限,因此2022上半年玉米价格存在走弱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