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2380只“扶贫羊”后来怎么样了?

2022-01-10 14:01:38   

“现在开始分红!加玛3只、才让加3只、白拉4只……”寒冬腊月,三江源大地上寒意阵阵,随着一声“分红令”的落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一年一度的产业扶持项目分红仪式正式开始。

加玛是曾经的贫困户,如今靠着这些羊脱了贫,致了富,去年一家人分到了2000多元的现金,今年分到了3只羊。抱着刚分到手的小羊,加玛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发自肺腑的喜悦,相比于以前的现金分红,加玛更喜欢直接分羊:“发了现金就花了,分了羊我们还能继续发展壮大,我非常支持这个做法!”

“今天我们分的不是钱,而是羊。这次分红是306只2岁羊,羊的市场价近30万元,这也是股份制合作社成立后的第四次分红。”据秋智乡党委书记尼玛才仁介绍,为了巩固好脱贫成果,布甫村研究决定,将一年新增的羊按股份比例分红给牧民,让有能力的牧民自行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如何让牧区群众保质保量实现脱贫摘帽?如何让传统的畜牧业转型升级,让其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成了布甫村两委班子心头最要紧的事。

然而地处黄河源头第一县的布甫村,平均海拔4200米,处生态地位之要,贴着全省最贫困地区之一标签的曲麻莱县,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似乎没有太多“翻身”的优势条件。

“畜牧业是牧民群众的根本,要想脱贫致富,还得在这‘根本’上下功夫。”据尼玛才仁介绍,近年来,曲麻莱县政府通过产业扶持,推进优良品种,积极探索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牧民看到了希望,重新点燃了科学养畜的信心。2016年,村里成立布甫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始养殖曲麻莱县特产、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扎什加羊”。

2017年布甫村产业扶持2380只羊,发放给3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为7只羊的标准,其中4只羊直接发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剩余羊由合作社作为产业基础资产,全部由养殖大户养殖,以每年产生30%的效益签订养殖合作协议书均等分利。

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布甫村成了扎什加羊种羊场二号繁育基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草原上,扎什加羊生长发育快、体格高、体重大、繁育能力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布甫村也逐渐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牧户”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以特色产业为发展导向,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让畜牧业养殖转变成保质保量、高效的养殖方式应运而生。

在布甫村的“增收账单”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至今已繁育8000多只羊,累计分红四年,总金额达到130万元。2018年人均分红720元、2019年人均分红800元,2020年人均分红900元……

从软弱涣散村,到如今的先进村,从脱贫攻坚前人均收入1000元到如今的1万多元。“蝶变”源于这2380只“扶贫羊”的健康良好运转。

“发展了这么多年,资产没有任何流失,即使出现‘老弱病残’也会及时更换。这个‘蛋糕’不能动,而且要做大做强。”布甫村包点乡长扎西东周告诉记者,这笔分红资金并不会全部分给群众,每年还要拿出一部分为村民缴纳养老、医疗金,通过这样一个发展模式,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还拉进了干群关系。

尼玛才仁说,三江源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对牛羊来说就是最好的天然牧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把全乡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整合起来,走集体经济模式,扩大辐射面,把一些边缘户、易返贫户再拉一把,实现共同富裕。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