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5:21:03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而在浦头镇王庄村猕猴桃园里,种田大户王加迟却是“大打出手”,脱了羽绒服,正忙着修剪枝条,“我没得闲,起早拉肥料,下午还要加工大米。”
今年51岁的王家迟,身兼数职:有700亩家庭农场,是种田大户;有农机合作社,托管全村2400亩农田,为全镇数万亩农田提供植保服务,是出名的“田保姆”;分管王庄村农业工作,是经济合作社社长。
1998年,王家迟开始和农业打交道。20多年来,他养过猪、种过田,开过农机、长过猕猴桃,样样在行。王加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装修一新,记者一进来,他就聊起了自己的“农机经”“种养经”:2004年,投资1万元,购买了村里第一台东洋步进式插秧机,迈上“农机路”;2011年,成立全镇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加迟农机合作社,成为农机大户。
打开机库,各类新型机具一字排开,就像走进一个农机展销中心。经过17年的积累,合作社农机装备总额近400万元,拥有各类新型农机70多台套,实施耕、种、收、植保、秸秆还田、烘干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镇14个村,年作业服务总面积3.5万亩。为了当好“田保姆”,他多次外出观摩取经,参加全区农机培训,学习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机械操作。
2016年,加迟合作社获评省首批农机示范合作社,王加迟荣获市“农机示范大户”、区“农机科技示范户”、区“十佳农机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在农机服务中,机插秧是王加迟的一块金字招牌。合作社有20多亩秧池田,备土、培肥、起垄,经过冬天的休耕、翻晒,开春后,地力“爆棚”。记者踩上松软的池田,仿佛感受到了这片秧池田在“养精蓄锐”。
“说千道万,不如做给大家看!”王加迟与庄邻乡亲毫无保留分享“种田经”:田地要先“体检”,缺啥补啥,配方施肥;看准好品种,选择水稻新品种扬粳“3908”;新技术应用是关键,他的农场全部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秸秆还田、土地深耕翻等技术。
事实证明,王加迟种田确实有一套。去年秋收,水稻大面积倒伏,但他托管的水稻倒伏不到20%,亩产1300多斤。大户、村民心服口服,“把田交给加迟管,一百个放心!”今年,王庄村2400亩水稻全部机插秧。
去年年初,加迟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积极申报新一轮省级农村改革试点项目,在政府培育支持下,建起“5+1”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涵盖全程机械化、粮食仓储烘干、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农机维修保障、农资配送直供和粮食初加工服务,为种田农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优质全托服务。(作者:通讯员 陆小佳 融媒记者 郜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