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陕北大秧歌

2022-01-13 17:19:48   

陕北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是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发展而成的一种古老时尚、独特多元、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民间歌舞艺术。

经过多年的繁衍发展,陕北大秧歌形成了一套“走、扭、摇、摆、跳”独具韵味的体态步伐和动作。

如仙踏云的走。沟岔峁梁是陕北的地貌,肩挑背扛是人们劳作的惯常状态,天长日久便让人们形成了弯腰弓背的身形、蹒跚艰涩的步态。春节闹秧歌时,在伞头引领下,在唢呐伴奏下,忘掉惆怅、放开性子,随着节奏、神清气爽地走,那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陶醉。猛一看,和平常走路一样,也是抬脚迈步,也是手臂摆动;但细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每个人脸上挂着平常少有的神色,嘴角含着笑、眼里露着喜,眉间洋溢着满满的自信。陕北秧歌的走,没有规定和标准,随心所欲,轻盈如风,如仙踏云;谁能走到这种境界,谁就领悟了陕北大秧歌的艺术真谛。

如醉发狂的扭。陕北秧歌在走的基础上,更大幅度地释放个体情绪的基本步伐和舞姿,是以人的腰和胯部为轴盘带动周身四肢,进行前后左右、斜直圆撇、拧绕屈伸、起伏含颠的尽情挥洒;是随心随性、在大唢呐的伴奏下如狂如癫的临场即兴舞动,是千姿同根生、万变不离宗、身随心意动、形跟气脉走的一种内在情绪的释放。看似简单、质朴,内含却复杂、玄妙,大体相同但个性鲜明,单一里包含丰富,丰富中彰显个性,个性里蕴含情趣,情趣中展示着精彩。这就是陕北大秧歌难以规范、不易模仿、百看不厌、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所在。

如烟飘荡的摇。指的是秧歌表演者在扭走中以头部为主带动肩胸左右颤动的一种风格动作。摇,是一种自信、一种乐观、一种大度、一种恬淡、一种潇洒、一种飘逸。没有真情垫底,难以摇出那种帅气豪放的韵味。

如风戏柳的摆。是指秧歌表演者,在走扭中双臂带动身体、前后左右大幅度地一字形横摆和十字形交叉摆动。摆,根据音乐强弱和情绪起伏分为小摆、中摆、大摆。小摆,手臂甩动幅度在胯部以下;中摆,手臂甩动幅度在腰际上下;大摆,手臂甩动幅度平肩或超过肩头。摆,表现的是陕北人性格中的不屈、突破和跨越,是认准事情不管不顾去完成实现的倔强,是看清目标咬牙关挣命、奋力攀爬的坚韧。

如鸡相斗的跳。是指秧歌表演中打破平缓舒畅的扭走体态、出现蹦跳腾跃以及场子表演的踢腿动作。跳,在扭大场子中男女常用的是“原地吸腿跳”“摆臂转身跳”,更多的跳出现在“二人场子”和“群场子”里男女嬉戏的对舞之中。男角常用“二起脚”“三脚不落地”“转身包撇腿”等,女角常用“起步俏身跳”“并脚点步跳”。跳,在陕北大秧歌表演中体现的是人们活泼、激情、勇敢和豪放,是不畏恶劣生存环境、追求美好、企盼幸福的精神写照。

陕北大秧歌地域韵味的形成,是千万年陕北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与自己心灵抗争的灵魂外化,是无数代陕北秧歌人采天地日月之精华、纳宇宙万物于胸中,抒人生百味于身形的智慧凝聚和情感表达。

陕北大秧歌,就像孕育它发展壮大的陕北大地一样山连山、沟套沟,雄浑浩荡、起伏连绵,无法总结的规律就是它的规律,难以说清的状态就是它的状态……

过年时扭大秧歌,在陕北称为闹红火。

陕北大秧歌演出中,最为精彩的核心是称为“踢场子”的一男一女取闹嬉戏的民间舞蹈表演。顾名思义,踢场子是一种在乡村野场子里以“踢”为主的民间生活舞蹈。表演风格讲究拳出云卷波浪翻,脚起电闪箭离弦,身软如柳露明月,步飞似风水飘船。著名艺人们的表演,犹如功底力道深厚的书法作品,流走停动、挥臂动腿、眉来眼去、出神入化,一场一种景观,一次一番风韵。平素泥胎、树根般木讷的汉子,在踢场子和观看踢场子时的神态,是那样地变化莫测。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魔力无边的超人,出掌开石,挥拳平山,双掌一推风起云涌,肉身时而飘逸成春风里的杨柳,时而威壮成啸吼山林的猛虎或横空出海的蛟龙。往常面色委顿无彩的女人,在闹红火和欣赏闹红火时,气色陡然就变得灿烂娇艳,可能觉得自己真就是那奔月的嫦娥、凌空的喜鹊、自由飘飞的蝴蝶,尘世的俗事在此时确实无法缠裹她们的灵魂。在狂放的走扭跳跃中,血液在奔流,毛孔在膨胀,颤动的肌肉里流淌出的不仅是汗珠,更是宇宙间滚动的有形云团、无形气体和流走的星宿。天人合一的豪壮、巨大、浩然之感,在那会儿得到了莫大的呈现和真实的体验。

他们觉得心室无限扩展着,虽然身子始终未离开山野小村的土院野场,可眼前确实出现了千万里之外的浩海碧波、风起云涌、万马奔腾、霞光夕照。虽然大字不识一筐,道理讲不出多少,可他们脑海里真的就显映出了千百年的日出月落、草枯草黄、春秋轮转、沧桑沉浮。他们的心脑,似清泉冲洗过一般,感到格外的澄明、透亮,许多深奥的理念便无师自通了,觉得尘世间不再有什么东西能迷蒙困惑住他们,令那些从大都市里来陕北采风的专业舞蹈家瞠目结舌,使出了浑身解数也只能模仿到一些皮毛。

陕北大秧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陕北人民生存、生活的精神结晶。许多时候,陕北人扭秧歌的身姿步伐漫溢出了舞蹈所规定的条框;许多时候,陕北人唱秧歌的声腔已超越了音乐所限制的区界,把陕北这块古老土地千万年所孕育的“人性、禅性、灵性”,和无数载积淀的“土气、野气、豪气和仙气”凝聚在一起,幻化彰显在了大秧歌表演的走扭哼唱中。

陕北大秧歌,薪火相传,如阳光空气般照耀着陕北大地,滋润了黄土儿女无数代的繁衍奋争。陕北大秧歌,是历史的承载,是文化的积淀,是一串串铭心刻骨的记忆,是一页页荡气回肠的故事,一道道雨过天晴的彩虹,一束束云消月朗的灵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