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张朋亮:即刻出发

2022-01-17 09:45:23   

电影《芳华》中,军区文工团的宁政委有这样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上前线要准备什么啊?我们那时候,这一分钟要出发就出发了。

“那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理解是“战时”。可是,当我坐在杨凌高速路口的活动板房里,面对着坐在我对面的疫情防控卡点负责人张剑时,对于“那时候”三个字有了新的理解。“那时候”,是任何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即便在和平时期,也会有许许多多的“那时候”,比如洪水、地震、火灾,再比如从2020年肆虐至今的“新冠疫情”。

微信图片_20220117094343

谈及出发那天的情形,张剑记忆犹新。

2021年10月18日下午,张剑正在李台街道办接待来访群众,突然接到上级领导电话,指派他前往杨凌东高速出入口设立疫情防控卡点。作为应急口的干部,张剑很清楚这项任务的紧迫性,他立刻带领从街道办临时抽调的六名同志奔赴一线,设立防控卡点。而在此之前,张剑刚刚完成了十四运杨凌水上运动项目的应急保障任务。

我问他:“接到任务后,第一个电话打给家里的什么人?”

张剑摇摇头说:“没给家里打电话,让咱干啥就干。”

之后,这个四十六岁但已经两鬓白发的中年汉子沉默了,这个沉默虽然短暂,但令人心酸。我知道,他已经习惯了,他的妻子、孩子和七十岁高龄的父亲也习惯了。我更知道,“习惯了”,这三个字的背后是一次次的默默付出,是对家人的歉疚。

面对突然肆虐的新冠疫情,杨凌在重要出入口迅速设立防控卡点,简称“三站八口”,位于杨凌高速东出入口的卡点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出入杨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此设卡的张剑责任重大。其他人是“四班三运转”,作为负责人的张剑却必须常驻于此。十来平米的活动板房里放置着防疫物资、基本的生活物资,而张剑的床铺就搭在这个既是工作间、又是储物间的“休息室”里,我不知道这三个月,他是怎样度过了一个个繁忙的白天和寒冷的夜晚,我只知道,当我的手摸上去时,床铺上的被褥并不厚实。

微信图片_20220117094346

简陋的生活条件之外,是异常繁忙的日常防控工作。杨凌高速东出入口的车流量十分巨大,12月23日,西安市实行封控以前,日通行车辆高达五千辆左右。封控之后,日通行车辆大幅度减少,可也多达近八百辆。

每一辆从高速公路上下来的车辆都要按照一套标准流程严格检查:核查物资保障运输证明——查看健康码、行程卡——查验四十八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测量体温。简单的事做一次容易,可每天重复成百上千次考验的却是绝对的耐心,这耐心的背后是守护一座城市安危的责任心。

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位卡点工作人员突然进来告诉张剑,“咱叫人投诉了。”

张剑立刻中断采访,询问缘由,几分钟后,事情弄清楚了。张剑向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一位从河南向武功运输物资的卡车司机担心武功高速口下不去,于是绕道杨凌,试图从杨凌折返进入武功县城。经过查验,司机手续不全,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卡点不能放行。可是司机不理解,一个投诉电话打到了省交警总队。张剑无奈地跟我说,不是我有意为难他,河南许多地方已经是中高风险区了,放他进来万一有事,全城人都得跟着遭殃。

张剑说,前段时间,还有一件事同样令他哭笑不得。

为了方便入区车辆,政府在卡点设立了免费核酸检测点。没想到,这个消息在卡车司机的微信群里传开了,许多原本应该从武功、绛帐,甚至扶风下高速的车辆纷纷绕道杨凌做核酸。这样一来,卡点的工作量陡然增加。

我问张剑,“那怎么办呢?”

张剑说,“只要人家符合规定,咱就得放行么。”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来到这里,原单位的工作怎么办?”张剑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兼顾”。B岗的同事只能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除此以外的许多工作,张剑丝毫不敢懈怠。

从活动板房里出来的时候,是一天当中最温暖的午后,阳光正好,可风吹在脸上仍觉刺骨。我看见了在阳光下忙碌的一张张陌生而亲切的面孔,我与他们素不相识,可他们却在夜以继日地守卫着我身后的这座城,这是我的家乡,这里有我熟悉的亲人和朋友,脚下是养育了我的黄土地。

这是一个临时抽调的队伍,他们来自自然资源局、人大、政协、李台街道办、统计局、农业园区办以及公安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可是此时此刻,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防疫战士!不管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也不管他们的家人的心中是何等牵挂,接到命令的那一刻,等待他们的只有四个字:即刻出发。

返回的路上,寒风愈加刺骨,从我身体的各个地方拼命地往进钻。在我前方几百米处行驶着一辆道路清洁车,所过之处有一层淡淡的水迹,我停下车用手去摸路面,背阴处已经结了冰,抬头看天,蓝天白云、阳光正好,蓦然想起母亲的一句口头禅——冬天的太阳是“屁红”,意思是看着暖,其实一点都不暖。

阳光明媚的午后尚且如此,月冷如冰的夜晚又当如何?

即刻出发。

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117094350

张朋亮,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杨凌作家协会会员,编剧。出版长篇小说《黄土高天》,长篇报告文学《健康中国》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2019年重点文艺资助项目。参与编剧电视剧《黄土高天》、《仁心无疆》、《红旗渠》,电影《旱塬情》、《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另有小说、散文发表于《延河》、《杨凌文苑》、“文学陕军”等期刊和平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