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14:16:42
“腊,腊月的腊!”每当进入腊月,我总会想起儿时语文老师教我们“腊”字时的情景。
记得当时正值岁尾,语文老师指着“腊”字,大声念:“腊,腊月的腊!”全班同学跟着齐声附和:“腊,腊月的腊!”老师声音浑厚,学生声音洪亮,浑厚、洪亮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惊飞了窗外大杨树上栖息的一群麻雀。
自从学了这个“腊”字,我就特别喜欢。因为读着读着,那些与腊有关的美味、欢乐、喜庆和团圆的岁月,就一点点在心中弥漫开来。
腊月的腊是美味。“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刚进腊月门,人们的吆喝声、猪的叫声便在村庄里此起彼伏。杀完猪,就有一顿杀猪菜,让孩子们个个吃得满嘴流油。晚上腌腊肉,将肉块抹上厚厚的细盐,放在缸里渍上几天。这一腌,年味就出来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各家各户都精心挑选各种杂粮、豆类,经过充分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碗里的八宝粥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腊八一过,家家户户开始蒸煮烧烤、油炸煎炒,整个村庄都陶醉在浓浓的香味里。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腊月的腊是欢乐。“娃娃娃娃你别闹,进了腊月就放炮。”小时候的腊月里,最热闹的地方是集市。男人们买烟酒两脚生风,女人们选衣服挑鞋袜不亦乐乎,孩子们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目的就是为了一挂挂鞭炮、一把把烟花。赶集归来,女孩子三五成群相聚在村头,攀比着新买的衣服。男孩子简单,把鞭炮在手中点燃,快炸时用力扔到高空,噼里啪啦,村庄里鞭炮声此起彼伏,不断升腾的烟花在上空怒放。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鞭炮和烟花把年催促得越来越近。
腊月的腊是喜庆。“腊月盛开并蒂花,明年秋天生娃娃。”腊月天天是黄道吉日,天天都是好日子。村庄里隔三岔五,娶媳妇的,嫁闺女的,迎来送往;唢呐声,鞭炮声,声声震耳,空气中弥漫着喜气。房檐下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窗户上张贴的大红双喜、门堂上书写的大红春联、迎亲车队的披红挂彩……给腊月的村庄衍生出一道喜庆亮丽的风景线。
腊月的腊是团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腊月过半,更多的亲情、乡情在发酵。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稚气的孩子,遥对着田间阡陌左顾右盼,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盼望着亲人归来。在外的游子不管穷富,纷纷背上行囊,跨越千山万水,踏上归家的路。除夕,是腊月的极致,全家人围坐一桌,把酒问寒暖,举家庆团圆,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千年不变的过年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