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威海全力守护“菜篮子”安全关!

2022-01-20 11:21:32   

1月18日上午9: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王琦介绍我市放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关情况。

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我市共有四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是威海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文登区天福商贸批发市场、荣成市广源综合批发市场和乳山市金谷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品种涵盖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这四家批发市场承担着全市85%以上食用农产品供应量。抓好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就抓住了保障“舌尖安全”的牛鼻子。

2020年、2021年,我市连续两年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市场监管局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以建设放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抓手,组织对全市批发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待售农产品采集、交易、安全检测等信息在线追溯,消费者实时查询。通过建章立制,督导落实,压实批发市场各方责任,全面深化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监管。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批发市场智慧管理和风险智控水平,坚决守牢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底线。

实施智慧快检工程,严把食用农产品入市关

严格筛选快检机构。每年通过政府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筛选确定检测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第三方机构进驻全市四家批发市场,对入市食品用农产品开展批批快检,快检不合格产品在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监督下销毁,严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全市批发市场快检日检测量从驻场检测前每天约200批次增加到目前约1000批次,有效保障了快检工作的有序运行。2021年累计快检34.2万批次,发现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44批。

建立健全快检规范运行体系。制定批发市场第三方机构快检工作规范,明确快检范围、市场开办者及第三方快检机构责任和工作流程,实行食用农产品入市前 “集中取样、批批快检”,实现所有经营业户全覆盖、常见食用农产品检测率100%。开发威海市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监管系统,搭建智慧快检平台,通过快检APP扫码、智慧化设备检测,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入市前快速检测样本信息、快检结果实时自动化上传智慧快检平台,同步在农批市场显示屏向消费者公开。智慧快检平台实时对快检品种、快检批次、快检不合格品种及数量等数据进行归集汇总、综合分析,并与“互联网+市场监管”平台和“山东菜场”平台对接,实现风险隐患动态预警,助力市场监管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有效提升农批市场智慧化监管水平。

严格问题食品处置。对快检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一时间通知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由市场开办者报告市场监管部门,并在市场监管部门监督下就地封存和销毁。2021年,对2家一个月内连续2次以上检出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的入场销售者,由市场开办者按照与其签订的食品安全协议,实行季度禁售。

构建快检工作考核机制。制定《批发市场快检工作监督检查考核评分标准》,每季度组织对批发市场快检工作情况进行现场考核,对考核发现的问题,督促市场开办者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整改落实,并及时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形成工作闭环,在市场快检室、信息公示区安装摄像头,实现对快检过程和检测结果公示情况即时可视、实时监督,确保快检工作规范高效运行。采取自律和他律的方式保证快检结果的准确性。自律就是快检机构定期通过法检校对自身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年度验证批次不少于快检批次量的1‰,重点校对农残、孔雀石绿、抗生素、瘦肉精等高风险项目,其他项目根据食用农产品质量监测情况合理安排验证批次;他律就是市场监管部门每季度对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40批次的监督抽样,送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将抽检结果与快检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快检的准确性。

实施信息化溯源工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搭建信息化追溯平台。开发威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安小智”信息化追溯系统,分别设置市场监管、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端口,免费向市场开放,入场销售者通过手机APP进货索证模块上传并留存营业执照、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和进货凭证、质量合格凭证等日常经营信息,通过销售出证模块将销售凭证微信分享或蓝牙打印给购货者,市场开办者通过管理后台查验并留存入场销售者的电子化经营信息,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监管后台实时监督入场销售者和市场开办者责任落实情况,既为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提供了电子化数据解决方案,解决了纸质凭证容易丢失、查找困难的难题,又提升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效能,实现了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食安小智”信息化追溯系统赋予每名入场销售者追溯二维码,入场销售者所有电子化经营信息自动归集到追溯二维码,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目前全市批发市场770家入场销售者完成“食安小智”APP的注册、应用和亮码经营,累计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6.3万条,广大群众通过扫码即可便捷、可视化地查询食品安全信息。

强化信息化系统业务培训。结合信息化系统建立、试运行、推广应用不同阶段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食安小智”APP应用常态化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掌握技能,切实提高农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力。

实施严格监管,推动工作落实

规范入市查验流程。制定批发市场入市检验工作规范,要求入场销售者通过“食安小智”APP上传入市信息,市场开办者通过“食安小智”APP管理后台查验并留存电子化查验信息,对不能提供溯源信息的食用农产品严禁进场销售;对不能提供质量合格信息的食用农产品须经驻场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销售。

全面施行驻场监管。在每个批发市场设置驻场监管办公室,配备4-5名驻场监管人员,实行错时当班工作制度,专职负责对批发市场开办者管理责任及入场销售者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市场开办者重点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经营档案和入市查验等落实情况,对入场销售者重点检查进货查验、“食安小智”APP应用等落实情况,参与监督抽检抽样,监督不合格产品的召回、无害化处理和销毁,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2021年对两家批发市场开办者入市查验不到位、5家入场销售者进货查验不到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合计5万元,起到震慑和教育的作用。

开展定量监督抽检。在开展快速检测的基础上,每月对每个批发市场抽取不少于50批次农产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实验室检验,进一步提高不合格农产品发现率,形成检测、抽检双保险。

完善全程管控机制,构建食用农产品全链条监管体系

在建设放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确保占全市85%供应量的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坚持农产品全程管控,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其他环节,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对农贸市场,鼓励引导市场开办者对非批发市场渠道食用农产品进行快检,快检合格方可入市销售,日常监管重点检查其索证索票落实情况,并增加检查和抽检频次。对大型商超,要求商超开办者对非批发市场渠道食用农产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覆盖快检,快检合格方可上架销售,并向消费者公示快检结果。对早夜市和农村集市的自产自销农产品,定期组织开展“快检进市场”活动,发现和防范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在构建好食用农产品全链条监管体系的同时,强化联动执法机制,与公安、海洋渔业、农业农村部门实施“三安联动”,对蔬菜中使用禁用农药、禽蛋类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联合执法,合力打击食用农产品违法行为。

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巩固放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成效。细化工作要求,落实评价机制。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和市场检查情况,细化工作标准,完善评价细则;细化驻场监管人员工作内容和监管职责,对快检、抽检、扫码追溯提出精细实施指南。优化系统功能,深化拓展应用。继续推动“食安小智”信息化系统融入“互联网+市场监管”平台,结合检查发现、市场主体反馈问题和情况,升级完善扫码追溯、快检分析、风险预警、监督检查等功能,使系统易用、功能好用、主体愿用。推动抽检快检融合,提高工作靶向性。加强监督抽检与日常快检信息的互联互通,以日常快检结果指导监督抽检,用监督抽检印证日常快检结果,强化对快检、抽检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发现高风险品种,实现快检抽检动态调整、精准有效,发挥风险筛查、预警作用。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机构日常工作中主要检测哪些品种和项目?

目前,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方快检机构对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品等种类进行日常性检测,并根据风险程度确定了15个重点检测品种,分别是韭菜、芹菜、生姜、豇豆、草莓、鸡蛋、乌鸡、肉牛、肉羊、鲟鱼、大黄鱼、大口鲈鱼、乌鳢、大菱鲆、鳊鱼。快检项目主要是蔬菜水果类检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畜禽肉类检测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类、氯霉素、磺胺类等;水产品类检测硝基呋喃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磺胺类、甲醛等。对快检重点品种和项目,根据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发现的高风险品种和项目进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实现快检精准有效。

市民通过扫描追溯二维码,进入“食安小智”食品安全信息界面,界面显示“检、证、源、评”四个模块,点击“检”模块可查询农产品的快检信息,通过查阅快速检测报告单,获取检测样品名称、样品图片、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等信息;点击“证”模块可查询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入场协议、安全承诺书等信息;点击“源”模块可查询农产品的溯源凭证、质量合格凭证等信息;点击“评”模块可对经营者的菜品质量、服务态度和卫生环境进行评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