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17:13:27
“高效鲜切花种植,一个温室大棚一年两季赶上百亩粮田收成的高额利润历练了我敢冒风险、创大业的勇气和胆略。新一年里,我盘算着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不断引进百合新品种、新技术;并通过组建产业销售合作联盟,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年内力争实现鲜切花销售收入100万元的奋斗目标。”1月18日,在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鲜切花基地温暖如春的大棚里,27岁的回乡知识青年、产业“新农人”梁康文饶有兴趣地向笔者吐露了他的发展“愿景”。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扎根农村,富民有我,我要用所学的知识才能示范带动,改变村民的传统种植习惯,在广阔的农村成就一番梦想。”2017年,从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毕业,又经过部队大熔炉磨炼的退伍军人梁康文,跟从父亲创业种植大棚鲜切花,稳妥当起了“棚二代”、子从父业的“新生代”。他说,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关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聚焦乡村技术人才留置返乡创业,相信农村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好,前途一片光明。
军人干事创业的作风就是雷厉风行、敢想敢干,他不会局限于父辈的“小打小闹”,家里原来父母经营的两个大棚的对于梁康文的理想目标相差甚远。他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实干,以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一下子流转了二十多亩土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建设一个占地4亩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就需要25万元的投入资金,一次性规模建设6个大棚,对于刚刚起步创业,手头没有积蓄梁康文来说自然是缺口较大。“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梁康依托亲告友,四处打点,去镇上的农商银行和县城的银行寻求信贷支持,雷厉风行地申请支农低息贷款和小额贷款的支持和帮助,前前后后通过不懈努力,争取100多万元资金,历经千辛万苦把6个钢架支架的大棚基地建立起来了。
科学技术是创业成功的法宝。面对大棚种植对于这个“新生事物”,梁康文全身心想投入,没有一点的怠慢和马虎。在种植管理过程中,他注重拜师学艺,虚心向父亲和土专家、田秀才请教,村里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教授举办的鲜切花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他一堂也不落下;农技站安装的“农技云APP”,他天天浏览签到;加入花卉种植微信朋友圈群聊他提问最多、最活跃,在干中学、学中干,很快成长为大棚种植的行家里手、“东海县第二批省级花卉种植示范户”。
辛勤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梁康文如鱼得水,他经营的一栋栋温室大棚百合长势喜人,品质优良,赢得了花农和客商的啧啧称赞。眼下,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大棚百合成为城乡居民炙手可热的消费品,销售一天一个价,“蹭蹭”往上涨。据悉,一个大棚一季百合,再加上上季种植彩菊稳稳进账15万元。他经营的8个温室大棚顺风顺水,旗开得胜,赚得盆满钵盈。
“创业没有休止符,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注重百合引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培育市场新卖点和新的增长点。”梁康文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百合新品种引进的力度,在目前拥有木门、铁炮、西伯利亚、西诺红、多瑙河、黄色风暴等常规品种的基础上,重点引进推广狂欢夜,重瓣等高颜值、香气浓,倍受消费者青昧,且售价较高的高端稀有品种,使全村种植基地百合品种种植增至160个,建成三铺村百合引种示范园,提升百合的市场占有率,擦亮全国三大百合重点产区和双店“百合花”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在新技术推广上,通过推行“百合+彩菊”、“百合+丝瓜”种植模式,环环扣紧,套茬连作,“滚雪球”式增收,寸土生金。
众人划桨开大船,携手并进化风险。这两年,疫情造成当地大量鲜切花积压滞销,启用网红直播带货迅速“起死回生”这件事上让梁康文深刻认识到了网上“叫卖”的神奇魅力。他说,就目前双店镇鲜切花产业的发展形势和规模来看,创新创建“区域鲜切花销售合作联盟”势在必行。实践认同这种以吸纳花农、经纪人和三农知名网红广泛参与,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当地鲜切花产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分享网红线上直播销售的经营模式,带领大伙一起利用“互联网+鲜切花”的销售模式,实现销售足不出村销售一空。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目前正与三铺村“两委”牵手合作,借助党员冬训的契机,通过开办“鲜切花带货速成班”,让本土花农分享自己和直播网红的成功经验、传授线上直播带货技能,从而实现鲜花产业种得好、卖得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虎年“虎虎生威”,对于新年的发展“既定方针”,梁康文雄心勃勃,信心满满:“撸起袖子加油干,‘搅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宋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