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雪落长安,年可望

2022-01-23 13:15:42   

1月21日,正当西安城的人们渐次有序地恢复生产生活时,2022年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驱散阴霾,带来洁净。

簌簌飘落,那扑向大地的姿态,恰如凡人英雄无畏病毒、奔赴一线的义无反顾。片片洁白,那澄净纯粹的颜色,和凛冬寒夜里守护万家灯火的身影一样闪耀。

雪,也让抬眼可望的“年”,变得味儿更浓。

年味里,酝酿着团聚。

“妈,能回了!”只几个字,千里外那个多少天来盯着新闻、翻着台历数日子的身影,喜极而泣。小小的车票,承载着重逢的喜悦,连同一列列鸣笛向远方的列车,宽慰人心。

漫天的雪花,携着隔山跨海的爱,落在游子眼里,落进亲人心间。

年味里,织就着幸福。

给老人添几件保暖的棉服,孩子的新衣还是红色最喜庆,再买几盆花吧,过两天把窗户擦一擦……密密匝匝的盘算和热热闹闹的张罗,让那些曾被疫情抢夺占据的日子与心田,重新被寻常琐碎的温暖填满。

添新衣,办年货,所有因“年”而起的忙活和张罗,那些充满热爱、用心生活的轨迹,交织出人间的红火喧腾。

年味里,飘散着乡愁。

腊肉、炸物、蒸碗、干货……年节中人们对食材和风味的挑选,承载着情感和记忆。“年”的滋味,常常与一块土地、某段岁月,有着细腻又微妙的连接。

“姥姥,啥时候炸‘油果’啊?”“你想吃的话,我给你多寄点儿。”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总是含蓄,味觉里缠绕的,是那些没有说出口,却总盘踞在心头的思念和关怀。

年味里,藏着别样的感动。

对于西安人,这个冬天的故事夹杂着太多不一样的情愫。回归的生活和渐浓的年味,因浸染了万千人的守护和操劳,显得格外珍贵。

经此一冬,悠悠长安城,再无陌路人。

雪花点缀渐渐复苏的城市,把我们心头特别的牵念和感谢,献给还在坚守奋战的英雄。

“快了,爸爸治好病人马上回家。”“就地过年,大家心里都踏实。”持续好转的疫情防控形势,消散了许多人的担忧和踌躇,让一份份希冀与等待有了答案,也让“团圆”演化出无数形态:线上年货节、直播“云旅游”、视频团拜会……

远的是故乡,近的是人心。升腾在异乡的年味,别样暖。

年味里,传递着信念。

“瑞雪兆丰年”是一句美好的期盼,更是一个民族面对困苦险阻时永远昂扬乐观的精神。我们笃信,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生命的蓬勃才会更加殷实绚烂。

看见雪,便知春不远。

一场雪,落在你我眼前,落进长安城里,也将飘舞于无数游子的归途,和远方故乡的山河。

望“年”,盼“年”。人情温暖里,何处不长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