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新春走基层 | 任军荣:26年坚守 只为油菜香满园

2022-01-31 13:51:00   

临近春节,正是天南海北的人们回家团聚的日子,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暂停回家的脚步,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油菜繁育的加代温室内,只为繁育出最好的油菜新品种,推广最先进的种植技术。任军荣正是其中之一。

任军荣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良繁栽培研究室主任。良繁1号资料、良繁5号资料……进入他的办公室,一摞厚厚的油菜试验栽培资料映入眼帘,此刻,他正查看着过去一年的总结资料,有得有失,心里不免万分感慨。

图片1

Δ任军荣正在撰写油菜试验总结材料

油菜繁育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深厚的三农情怀。在任军荣看来,只有扎实的沉浸在油菜田里,不断的探索解决新问题,推广新技术,才能种出最好的油菜。自打许下“油菜繁育梦”那年开始,在油菜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新品种推广和栽培技术研究的路上,任军荣一干就是26个年头。

隆冬的杨凌“农科城”,冬雪骤降,寒意逼人,1月21日下午,刚到上班时间,在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加代育种温室内,就已人头攒动,热闹不已。而早早来到办公室的任军荣,此刻也直奔向了油菜繁育的加代温室内。

图片2

Δ任军荣办公室的油菜试验相关资料

穿上工作服、装上材料袋、拿起笔记本……站在油菜花簇中,任军荣和往常一样,全神贯注的挥动起手中的镊子,敏捷的“修饰”着每一株油菜花蕊。每逢年关来临,都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而对任军荣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目前,正是油菜花期杂交的关键期,油菜繁育的活很多,不能有一点点耽搁。”拿起一株油菜花序,任军荣娴熟的操作着手中的镊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攻克育种的“卡脖子”技术是关键,任军荣认为,扎实开展种源创新和提高制种技术,需要双脚深深的扎在油菜田里,好的品种都是从实践中干出来的。

图片3

Δ任军荣正在油菜加代温室内工作

油菜科研路上,任军荣始终从事油菜品种原种和亲本繁殖、杂交种生产、大面积推广,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 、我国适应区域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双低优质油菜“秦优7号”、黄淮区第一个高含油量品种“秦优33”、春油菜大面积推广品种“秦杂油19”等20多个油菜品种的亲本繁殖、杂交种子生产、品种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等,都有任军荣的参与和付出。

至今,任军荣负责和参与的油菜繁育与推广工作,累计繁殖亲本种子5万多公斤,指导油菜杂交制种15余万亩,生产种子900多万公斤,推广面积5000万亩,新增产值达到50亿元。

图片4

Δ任军荣正在油菜加代温室内做杂交

同时,任军荣作为团队主要成员,还完成了化学杂交剂SX-1研究及其技术推广应用,可以快速培育油菜新品种,缩短育种时间,还能有效的提高油菜制种种子质量。

农科人的使命正是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近年来,任军荣开展杂交油菜制种和栽培技术培训50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技干部、农民1200多人次。同时,还搭建油菜区域试验平台,创新组织方式,促进品种转化,累计参试品种422个(次),促成登记油菜品种数十个,转化品种10多个。

在漫漫科研路上,任军荣的步伐走的铿锵而有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李煜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