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1 13:52:46
摘要: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产业兴、乡村美的图景更加清晰。
杨陵区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揉谷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王上村、田西村获批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元树村被评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充分发挥杨凌科教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和“3+X”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组建23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团面向省内外11个县区开展科技服务,在科技助力产业兴旺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Δ杨凌示范区王上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始于产业,立于颜值,融于乡风……
展开“农科城”杨凌的乡村振兴“画卷”,一幅产业与颜值齐飞,生态与文明共进的乡村振兴“样板图”豁然呈现,这是杨凌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作为,是杨凌为乡村振兴提交的一份“时代答卷”。
乡村振兴既要有“里子”,也要有“面子”。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将使命担当化作动力,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依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对新兴产业进行布局改造,不仅富了村民,也美了村庄。
铺平乡村“产业路”
有了产业,农村才有人气,发展才有底气。今年盛夏时节,新集村的千亩葡萄园里,一串串“珍珠”般的葡萄挂满枝间,田间游客络绎不绝,“葡萄小镇”充满了活力。
Δ杨凌示范区新集村葡萄种植户正将采摘的葡萄搬到路边售卖
每年临近葡萄采摘季,一大批客商都会来杨陵区新集村收购葡萄,2021年,村民史君慧的葡萄卖了个好价钱。史君慧心里乐开了花。“采收关键期,我家种植的沪太8号和87-1品种,半天时间就卖掉8000多斤,葡萄产业成致富好门道。”史君慧的葡萄之所以能卖个好价钱,得益于新集村对传统的葡萄产业进行了转型升级。
每逢猕猴桃成熟季,在杨凌的猕猴桃田间,直播带货、采摘拍照,一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在杨凌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
年过六旬的柴耕社是杨陵区柴家咀村的猕猴桃种植户,今年,老柴家的3亩猕猴桃早早就销售一空,收入8万元。“杨陵区供销合作社的电商培训帮扶,让我们今年的猕猴桃卖得很快,还卖上了好价钱。”柴耕社言语间透着喜悦。
从大力培育农村电商队伍,到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从开展直播电商进工厂,扩展企业销售渠道,到搭建农村电商物流点……帮助农户打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杨凌还积极帮助果农搭建电商服务平台,让果农的猕猴桃走上了“网销路”。
在杨凌,像新集村、柴家咀村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王上村的文旅产业,斜上村的猕猴桃产业,田西村的红薯产业,上川口的锣鼓产业,梁氏窑村的商贸产业等,“一村一业”已然成为支撑乡村迈向振兴的“主力军”。
答好乡村“治理题”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习俗和谐文明……如今的杨凌,在着力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引导乡风习俗焕发新的内涵,为答好乡村“治理题”,交上了“杨凌答卷”。
“大碗茶”不仅可以解渴,还能学习致富经验,在杨凌的各个乡村,隔三差五就会举办“大碗茶”活动,得到村民的热情参与。喝着大碗茶,看文艺表演,聆听农科专家讲农业技术,讲致富经验,“大碗茶”成了群众的“致富茶”。
拿到用积分兑换的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李召妮欣喜不已,“这两年村子不仅变美了,村里实施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极大的鼓励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田西村村民李召妮说。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和田西村一样,通过“积分制”推动乡风文明持续好转的村子还有很多。如今,农村治理“积分制”已成为杨凌各村行之有效的手段,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累计4万人参与积分管理。
先行示范,探索新经验、新模式,这是杨凌的使命和担当。2019年,全国115个县(市、区)被农业农村部等单位确定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其中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杨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摸索出一条良性循环、多方共赢、持续有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杨凌经验”。
描绘乡村“生态画”
青砖黛瓦、草木葱茏、山水相映,走进杨陵区元树村马家底组,“生态宜居”已然成为马家底的“代名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Δ杨陵区马家底民俗房屋
村远、路烂、沟深、人穷,这是前些年马家底的真实“写照”,为了给村子“美颜”,马家底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健康养生为主的乡村旅游,打造以民宿为主,集休闲、文化、康养为一体的马家底湋水乡邻康乐谷项目。
按照“做旧如旧、回归自然、彰显特色”的思路,通过“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建立了农民和政府之间的利益联结体,共同推动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马家底,仿佛镶嵌在大自然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吸引着西安、宝鸡、咸阳等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村子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村民还搭乘项目东风,纷纷迈上了致富道路。
在杨凌,像马家底一样,以乡村旅游为引领,打造集田园观光、亲子研学、乡村度假、康体休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产业新业态,实现旅游富民、旅游强农的村子还有很多。
先行试验示范,这是杨凌的初心和使命,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这是杨凌的担当和作为,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从特色乡村产业、生态宜居、乡村治理等领域探索出了一条“杨凌路径”,为打造旱区乡村振兴样板贡献着力量。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