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争当带动秦皇岛蔬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记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

2022-02-11 17:17:54   

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2011年1月成立,成员113户,主要从事生姜、洋葱、大蒜、萝卜等的种植、收购、清洗加工、贮藏、销售等。合作社占地面积570余亩,建有“两区一园”,即占地2800平方米的多条清洗加工流水线和包装为一体的生产加工区,1.9万立方米的高标准蔬菜冷藏保鲜区,530余亩的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园。10年拼搏奋斗,合作社带领成员走出一条具有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健全组织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合作社设立财务部、供应部、市场部、仓储部、行政部、加工部、农业发展部七大部门,完善种植、采购、清洗加工、预冷、低温分拣、冷藏保鲜、配送等流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严格执行会计科目,规范会计账簿登记,依托用友软件设置电子版和纸质会计账本,及时按照要求编制会计报表,准确及时核算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交易量、合作社的盈余及盈余分配,促进合作社规范管理,快速发展。 

推广“五新”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为更好发挥对成员和农户的带动示范作用,合作社在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推广“五新”技术。一是创新经营模式。实施“统一物资投入、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管理。二是推广新品种。推广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如“北京世农”等杂交新品种。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国家和省蔬菜体系创新团队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引进、转化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三是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增施羊粪、有机硅肥、生物菌剂等,添加有机质,实现土壤改良修复,化肥使用量减少50%以上;进行病虫害科学防控,农药减量35%以上。四是应用推广微滴灌技术。引进先进设施装备,应用自动化给肥水微滴灌技术,实现节约用水50%以上。五是自主研发升级改造丸粒播种机、开沟覆膜一体机等25套设施。目前已在省内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增强了作业机械化水平。“五新”技术的推广,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生姜、胡萝卜的产量提高了2000多斤/亩,每亩地增收四五千元。 

增强产品品质,发挥品牌效应  

合作社把经营、供给绿色蔬菜作为发展目标。一是严把种植关。合作社严格按照蔬菜栽培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做好各项农事活动记录。2016年,合作社成立了秦皇岛匠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现种子、农药、肥料自采自用,为种植环节的农资品质信息查询、质量追溯提供条件。二是把好收储关。在周边11个省市设有供应基地,合作社定期派专业人员在收储环节加强指导。三是把好加工、分拣关。在清洗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由专职人员负责挑选分级和定量包装,再进行低温冷藏保鲜。四是建立产品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2013年,合作社办理了蔬菜商品条形编码,蔬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投资10万元购置了蔬菜产品农残检测设备,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实行批批检测;2020年,合作社产品又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合作社征集商标图案,注册了“小江菜社”牌商标和图案商标,改变了产品进入市场后面临的“一流品质、二流待遇、三流价格”的被动局面。2018年,合作社生姜、胡萝卜两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小江菜社”品牌先后被评为“秦皇岛知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中国蔬菜百强品牌”“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 

重视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兴社 

合作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社,重视人才管理和培训学习。理事长邬大为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研修班等培训。他表示:“通过学习,管理理念将会有新的提升,只凭经验来管理,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合作社积极引进14名大中专毕业生入社担当骨干,组织人员参加管理培训班和各类型的技术班,拿出14.4万元专项资金,让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上海斯巴达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企业管理课程培训。每年用一定的时间,对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为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挥保垒作用,推动党建强社 

2013年,合作社成立党支部,理事长邬大为当选党支部书记。合作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实在在把组织建设贯穿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让成员深切体会到,合作社不仅仅是个经济体,更能发挥党的影响力,学习贯彻党的政策、方针是合作社成长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党支部创办了“菜社简报”制度,报道合作社的重大决策,搭建起成员党员创优争先的平台,报道先进事迹,很好地起到了沟通内外信息,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的作用,促进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增强了合作社成员间的凝聚力。 

经过10年发展,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合作社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合作社成立的独资公司负责技术研发和推广,基地负责新技术、新品种、新器械等展示。建立了覆盖福建、山东、辽宁、内蒙古等11个省市约6500亩的四季新鲜蔬菜供应基地,带动全国5000余户农民增收。从2016年开始,合作社的蔬菜销往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2020年,合作社蔬菜销售量超2.54万吨,销售收入6500多万元。通过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破解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瓶颈制约,成为蔬菜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合作社先后荣获“市级示范社”“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十佳合作社”“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进入新阶段,合作社将向大型蔬菜经营集团迈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王涛)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