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18:08:00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大棚地里“新农人”正在辛勤劳作。2月22日,走进杨凌泰胜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只见棚内绿意盎然,一片片绿色的秧苗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苗盘里,培育的甜瓜、西红柿等果蔬菜苗长势正欢。
“我自建了7个大棚,培育的有黄瓜、西瓜、甜瓜、辣椒、茄子等秧苗。这些秧苗走的是‘订单式’销售模式,今天早上一个咸阳农户就拿走了12000株秧苗,目前,7个大棚里的秧苗都已被预定完。”杨凌泰胜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辉在棚室内浇水、查看苗情,忙的不亦乐乎。
图为李建辉笑呵呵地端着西红柿秧苗
为全力满足订单客户的育苗需求,李建辉从今年年初,就已全面铺开春季育苗工作。他说:“近段时间是用苗高峰期,买苗农户络绎不绝,为了保证送到农户手里的是健康无公害秧苗,7个大棚里每株秧苗的生长状况、管理情况,我每天都要查看一番。”
说到自家育苗基地的育苗量,李建辉坦言,目前7个大棚,一年可以育苗4茬,能够供应甘肃(天水、平凉等)、陕西(咸阳、扶风、兴平、凤翔等)等地区的大棚种植。他说,“2021年,培育了350万株秧苗,利润达到了60万元。”
李建辉的育苗经验是在探索和学习中一步步走出来的。2016年,李建辉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三年的半脱产教育,2019年,取得了国家学历大专毕业证书的他,回到王上村继续专心育起了苗。
图为杨凌泰胜果蔬专业合作社西红柿育苗大棚
李建辉说:“刚一开始对于育苗管理一窍不通,育出的苗成活率低、病虫害频发。上了大学,学了专业知识以后,能够科学的进行育苗管理,育出的苗质量高,农户买着放心。现在我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专家时常沟通,他们也会给出育苗上的指导和建议。”
近年来,李建辉的合作社通过穴盘育苗、订单化管理等方式,精准对接需求,节约育苗成本,让每一株秧苗都能助力老百姓增产增收。“现在预订我家秧苗的农户比较多,供不应求,这7个棚远远不够用,所有的棚都已育满了苗,好多农户的订单都没办法接,后续还要再包几个大棚才行。”李建辉说。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李建辉打算继续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建设集约化、工厂化、智能化的育苗基地,推动蔬菜瓜果育苗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育苗速度、成活率和品质,助力更多农户获取优质秧苗,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图为李建辉给西红柿秧苗喷水
据了解,自2016年开展村干部和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培育出一大批像李建辉这样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回到农村,投身基层一线,发挥着年纪轻、知识新、闯劲足的优势,把所学知识融入农村产业发展实践中,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吸引更多农民在乡村发展中看到希望,加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队伍里。(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刘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