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15:18:00
和往年一样,来自陕西大荔的客商彭伟,如约来到农科城杨凌,与杨凌明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闵洽谈合作,打算将自己5000多亩马铃薯,全部使用“液态地膜”来种植。
图为锐鸿农业公司负责人彭伟与杨凌明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闵洽谈订单。
提起传统塑料地膜,使用过的农户深有感触,每年农作物收获之际,也是农田白色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深层掩埋和焚烧等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与环保的要求。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刚刚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如何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之一,在农科城杨凌,有一种“液态地膜”不但具有传统地膜的功效,而且降解快,完全可以避免使用传统地膜所造成的 “白色污染”。
可降解地膜 助力农田“排毒养颜”
塑料地膜大家并不陌生,但知道“液态地膜”的人可能并不多。它不仅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时间的需要,进行及时的自然降解,同时还有保墒、保温、吸热、透水等作用,成为新时代下务农的有力助手。
这是于闵和他的团队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通过多年科研攻关,潜心研发出的可降解的地膜,产品直接喷洒在农田表面,即时可在地表形成一层黑褐色膜,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的作用,40天到60天可逐渐降解为腐植酸类肥料,翻压入土后,具有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性等作用。
“液态地膜不仅使用起来方便高效,还为我一年种两茬土豆提供了保障。”尝到甜头的彭伟对其赞不绝口,“今年也不例外,提前预购了一批货物,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
液态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中的效果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目的便是提高耕地质量,破解耕地难题。”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彭伟认为,液态地膜优势明显,是一款环保产品,在阳光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降解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大量节省了回收成本,更彻底避免了回收处理的二次环境污染问题,极大程度解决化学地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
目前,彭伟和他的锐鸿公司成为了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可完成马铃薯一年两收的企业,极大的提高了产量和产值。这项技术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对耕地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多重应用,构建耕地保护新格局
前不久,刚从内蒙古阿拉善回到杨凌的于闵,还没落稳脚跟,就要接待从各地赶来采购液态地膜的客商,每天产能10余吨左右,市场供不应求,不仅广泛应用于农田作物,还对防风固沙起到很好的作用。
“近两年来,我们在内蒙古巴彦纳尔市济七高速青山段,做过液态地膜实验以及效果展示,表现非常好。”于闵说,往常当地使用的方格防护治沙,还未等格中沙蒿和芨芨草长起来,就被风沙覆盖,如今喷上液态地膜,保湿防风效果明显,沙蒿和芨芨草能及时生长,防风固沙效果明显。
“不仅能固沙,还能保证播种的植物长出来。这个在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做到了。”于闵介绍,液态地膜透气、透水,还不积水,所以种草治沙成效显著。
液态地膜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使用效果图。
除了防风固沙,液态地膜还应用在广西等地种植的火龙果和甘蔗等农作物上,为南方水果保温保湿提供了有效保障,为助力南方农作物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地膜先后在陕西省林业厅立项,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并运用到三北防护林的植树造林中。2017年陕西省工信厅将其列为“十三五”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2019年,经过对连续使用可降解液态地膜五年土样检测,未检测出致癌有机化合物苯并芘,证实液态地膜无污染。
于闵介绍,液态地膜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一种产物,已然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长牙齿”硬举措 助力乡村振兴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部署、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探索区校合作,创新“三农”服务新机制,合力推进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新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4月,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在杨凌成立,中心旨在推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究,提出改善耕地土壤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田整治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立足陕西、服务全国,提供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家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绝大多数都与土壤修复息息相关,中心的成立必将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
国家高度重视土壤保护工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多次提及,保护好土壤等问题,而液态地膜的研发推广,正是落实国家关于土壤保护的“杨凌实践”。
目前,液态地膜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河南、广西等地广泛应用于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上,同时,还可以防风固沙和使用在火龙果和甘蔗的保温保湿中,倍受市场青睐。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李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