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一号文件在基层|王东: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2-03-01 17:44:00   

全媒体记者  刘欣雨  谷幸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两条底线,突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267亿斤,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台阶上。截至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连续18年丰产,但在此基础上,国家仍不断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是因为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耕作学教授王东说,“粮食安全”问题仍值得特别关注。

针对我国粮食连续丰产,一号文件为何旋律不改,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王东认为,一是,粮食需求问题。目前,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紧平衡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二是,耕地问题。当前耕地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优质耕地呈持续减少趋势。三是,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农村要致富,就要发展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栽植在水肥充沛地区,挤压了粮食作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粮食生产潜力受到制约,产量达不到标准。四是,栽培管理方式。只用不养的掠夺式栽培管理,导致土地营养流失严重,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肥力、质量下降,造成粮食安全等问题。

图片1

王东在工作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不饿肚子,能吃饱吃好,是因为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产,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在粮食问题上高枕无忧。”王东说,如果国家对潜在威胁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问题一旦显现,粮食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这也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提出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

作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家,王东长期致力于小麦绿色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创新了“小麦按需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冬小麦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目前,在黄淮海地区推广3000余万亩。

近年,王东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出小麦-玉米周年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在保证小麦和玉米持续高产的条件下,依据作物需肥耗水规律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水肥资源浪费,突破了小麦和玉米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彻底改变了小麦和玉米生产的传统水肥管理模式,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该技术现已在山东、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小麦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小麦按需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冬小麦-夏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先后被推荐为2017、2018、2019和2020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同时,在针对导致播种过程中拥堵,降低播种质量,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和种粮收益等技术难题,王东及其团队通过农艺农机融合研制出的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一次进地可完成灭茬切土、旋耕整地、深松破底、分层施肥、平地压实、圆盘开沟、精密布种、覆土镇压、耢耱保墒等工序。多年多点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与传统耕作播种技术相比,化肥投入减少30%,能耗减少50%以上,籽粒产量增加20%左右,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25%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多项农业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实施,有力推动了小麦和玉米产业化发展,也促进了黄淮麦区小麦连年增收,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图片2

图为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 沟播机型播种现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