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开辟托管新路径 带民奔向新生活

2022-03-01 17:55:58   

 

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4月,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成员1230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0台(套),主要为大田作物提供高效种植方案,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订单回收业务。2019年,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省级示范组织”;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孙光芹

5万余亩耕地的“劳动者”

2021年10月8日下午,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马胜宽站在地头,电话一直响个不停。田间的履带式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收获的玉米粒随即被运走烘干。

当时正是秋收时节,也是马胜宽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刻。“为应对汛情,我们从外地调来10台履带式收割机,每天可以收获玉米500多亩。”马胜宽说。

任文海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镇印庄村村民,曾是一个生意人。2018年,他流转了80亩土地,与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将很多农活任务都交给合作社打理。当年,任文海的小麦亩产量达680公斤,比一般农户高出75公斤,玉米亩产量达700余公斤,比一般农户高出70余公斤,每亩收益比一般农户高出300多元。

2020年,任文海承包的土地达400余亩。他之所以敢如此大手笔“进军”农业,就是因为在与合作社的合作中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好前景。

这只是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

“针对不同种植群体,合作社制定相应的产量目标,以此为基础定制技术方案、与农户签订粮食回收合同。”马胜宽说,在实行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合作社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实现了粮食产量和价格双提升。

一系列操作吸引了众多种植散户、小户积极参与,合作社承揽的土地托管数量从600亩发展到5万余亩。特别是2021年秋收遇到汛情,合作社发挥农机优势,帮助群众抢收、烘干玉米,同时广泛联系客户,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

托管服务模式的“探索者”

2021年,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出以增产为主的托管模式,使农户的产量比原来提高了15%以上,成本减少了5%,其摸索出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值得很多同行借鉴。

马胜宽介绍,“技术方案+增产套餐+飞防+订单农业”是合作社一直不断优化的服务模式。他们与多家公司签订优质小麦种植订单,既解决了企业的原粮问题,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技术方案+环节托管+增产套餐”也是合作社的一种服务模式,突出的是“技术方案+增产套餐+飞防服务”,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全程托管+村级服务平台”模式是合作社重点推广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由村级整合土地,合作社统一进行托管服务。这个模式中,合作社发挥技术、产品、管理、渠道优势,村级平台发挥群众基础好、基层工作扎实优势,实现了“1+1>2”的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

“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并且已经实现标准化。比如,对小麦、玉米、大豆、大蒜、花生的高产有多年的管理经验,根据每年的具体气候条件做出相应的高产种植技术方案,做到技术的精准高效。”马胜宽介绍。

还有,经过多年的实践,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结了多种增产效果明显的产品组合方式,实现了粮食种植的高产高效。

东昌府区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不但把上下游产业的优质企业融合到服务模式中,而且对机收、机耕、运输、粮食存储等服务环节进行了有效整合。既能为托管服务提供高精尖的农资产品、农机设备,又能为产品提供销路,使服务面积增加,服务团队快速壮大。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