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5:34:12
近段时间,华南地区低温阴雨寡照近一月之久,珠三角气温更是一度降至5℃以下。在气温逐步恢复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寒潮过后的养殖问题以减少损失,建议采取以下方案。
1、低温期过后如何做好养殖管理?
气温回升后,沉底死鱼可能漂浮到水面,水质可能败坏,寄生虫和条件性致病菌可能孳生,要及时清捞死鱼,调控好水质、强化营养,并针对性预防水霉病等病害。
(1)稳定水质。选择在晴天中午泼洒发酵产品(菌来+活酵素联合发酵)半月一次。使用氧化性或增氧型底改来处理底部。
(2)合理投喂。在水温低于18℃期间,根据天气情况投喂,避免过量投喂。一般天气晴好,每天投喂一餐,如遇到大幅降温变天,应提前2天停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肠胃宝、乳酸菌等产品来辅助消化吸收。水温稳步上升时,才可以正常投喂。
(3)水霉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对水产动物没有选择性,鱼体受伤后极易被感染,在鱼尸体上更易繁殖。水霉病重在预防,如水质要调肥、及时消毒处理。一旦出现症状,使用蛋氨酸碘(1瓶1.5亩)、25%大蒜素(1亩1斤)、五倍子末(1亩3两,浸泡或煮后使用)一起泼洒,一般3-4天后停止死鱼。
2、如何预防草鱼、鲫鱼冬春季死亡综合症?
近几年,一到冬季及由冬转春季节,很多地区的草鱼、鲫鱼大面积爆发“红脸烂脸、肿身烂身、肿尾烂尾(尾柄肌肉)、大量死鱼”怪病,死鱼无明显致死症状,外表没有白毛(水霉)症状、体表无粘液或少粘液、内脏大都完好。
草鱼、鲫鱼死亡综合症主要流行季节为每年春节前1-2个月至4月,病原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拉过网、打过针、经过运输、新入池的草鱼、鲫鱼尤其高发,损失惨重。有人认为问题根源在于“没粘液或少粘液”上,正是缺少了体表粘液的保护,霉菌、虫甚至细菌、病毒等病原才有可乘之机。
预防上,首先选择优质饲料,定期添加多维、中草药等做好保健措施,迅速提升鱼机体活力及抵抗力,其次避开低温期或者低温期慎重操作。
治疗上,建议以中草药为主,并及时杀灭鱼体细菌和寄生虫。如第1天全池泼中药泼洒剂“本草应激露”,死鱼严重池塘每亩各500ml,用完第2天即可见鱼活力明显提升,吃食欲望转好;第2、3天杀灭水体及鱼体病原体,连续泼两天"本草应激露",每瓶2亩(1米水深)。如以上两个处理措施处理后,仍有死鱼就,再用30%氯消宁(强氯精),每亩水体500-1000克化水全池泼洒处理。(广州先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