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6:52:38
3月1日,A股市场猪肉概念股表现亮眼,临近尾盘,板块指数持续走高,金新农、新五丰、新希望、巨星农牧等纷纷涨停。这是因消息面上有国家将立即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的利好。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2月21日~25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8∶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积极收储。据悉,2022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共计4万吨,分别于2022年3月3日和3月4日进行。
每次宣布收储计划,一般都会带来市场情绪上的提振和预期上的改善,收储启动前后,猪肉价格往往跌幅收窄或小幅反弹。这也正是A股市场猪肉股表现亮眼的原因之一。
国家发改委这次启动收储,是本轮猪周期正式迎来的第三轮收储。按照以往猪周期的情况,一般三轮收储之后就将迎来反转。这主要因为生猪行业经过三轮收储后,亏损时间已经足够长,去产能化已经足够深。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后猪肉也进入了消费淡季,去产能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猪价仍可能未探底。
自2020年7月以来,猪肉价格进入回调模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月2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8.54元/公斤,比2月25日下降0.5%,相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2.56%,目前最新价格已逼近去年10月低点。在猪肉价格下跌、饲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催化下,猪企养殖亏损日益加剧,A股市场多家猪企去年业绩出现巨亏。亏损加剧直接推动行业去产能化进程。
为稳定产能,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3月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围绕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稳定环保、贷款、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推动大型猪企组建产能调控联盟,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
截至2022年1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4290万头,同比下降3.7%,已进入生猪产能调控绿色区间,但育肥猪的产能还在过剩状态。也就是说,生猪去产能化还没最后完成,猪价经反弹后还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按照行业发展规律,能繁母猪去产能化的效果要在10个月左右才能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今年的8月份前后,猪价才能真正“触底”。也只有到那时,生猪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三月阳春。
换个角度来说,生猪价格风险已经得以大量释放,有很高的安全边际。经历过这一轮最强猪周期的各养殖主体,在行业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之际,不宜再“追涨杀跌”,在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下,调整市场预期,谨防过度淘汰能繁母猪,谨防“肥猪更肥”压栏抗价,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生猪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合理调整生产节奏。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应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做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配合加强猪肉储备调节,给养殖主体吃一颗“定心丸”。多方共同努力,共待行业阳春到来。